測底難,抄底更難。“中鋒在黎明前倒下”是常有的事。一批批抄底者在底的誘惑下傾囊而出,結果往往功未成、身先亡,因為底部臨近時往往是最黑暗、最寒冷的時刻。就像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最關鍵的分娩時期,盡管已熬過了焦慮等待的十個月,終於迎來了新生兒的即將誕生,然而風險也在高度聚集。在可能的底部,滿倉入市,往往地板價之後可能出現地洞價,甚至地洞價之後還可能出現地獄價。
也許偶爾也會產生成功者,但絕大多數投資者不是股神,也不是股聖。即使世界公認的股神巴菲特也難免在抄底中失誤。真正能成功的抄底者,隻有一種人,那便是始終套牢不動,直到底部產生的人。可是這樣的套牢者也往往尚未獲利便急於解套,結果底是抄到了,而抄底的價值仍未真正獲取。
底雖然難以預測,但是底可以有所覺察。先知先覺者可以從各種跡象中感受到底的氣息,後知後覺者可以從市場確認後製定抄底的策略,不知不覺者則人雲亦雲、似底非底,永遠不知底的意義和底的價值。月暈而風,礎潤而雨,微風燕子斜,細雨魚兒出。底部的出現就像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都有一定的征兆和痕跡,在悄無聲息地向有心的人們預示。
底是市場運行的必然產物,就像潮漲必有潮落和潮落必有潮漲一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底的產生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所以在下跌的悲觀恐懼中,永遠不要失去希望。然而底又是與頂循環往複的,今天的底可能是明天的頂,所以在觸底反轉的上升中,也千萬不要因瘋狂和貪婪而樂極生悲。
底的概念就是最佳的投資時點、最大的機遇,但底必須由市場所確認。底產生於市場,底亦構築於心中,心中有底,無底亦是底;心中無底,有底亦無底。
底的預測
“不要信任任何股市預測”,這是著名投資家Vanguard集團創辦人向投資大眾提出的忠告。因為股市的生命力就在於由隨機因素所組成,而隨機因素便決定了股市的不可預測性。
2008年,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給全球投資人一個最重要的教訓,這便是市場的不可預測性。2007年7月美國次貸危機正式爆發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曾預測:危機在兩三個月內就會平息。美國財長保爾森信心堅定地說:美銀行係統很穩定,沒有大型機構會倒閉。美國的著名分析師克雷默更是十分肯定地說:貝爾斯登沒問題,誰把錢抽走,太笨了。然而僅僅隔了半年,美國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便宣告破產,接著具有158年曆史的老牌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被開出了死亡證明,再接著全美第二大投行房地美、房利美陷入困境,伴隨而至的是,作為美國第三大投行的美林被迫賣身,緊接著全球最大保險公司AIG危機四伏,頻頻告急。華爾街百年締造的金融帝國大廈,似乎像號稱永不沉沒的泰坦尼克號一樣,發生了沉沒性的傾斜。整個華爾街陷入20年來最恐慌的時刻,誰也沒有預測到次貸危機會如此迅速地演變為全球性的金融海嘯,誰也沒有預測到美國的五大投行會如此不堪一擊。即使在危機發生之後,華爾街的十二大證券行的專家們仍預測,2008年底標普500指數平均收於1
640點,結果卻是落在903點,全部預測錯誤。不僅如此,2008年的危機還將一大批在油價上預測將漲至200美元乃至300美元的分析大師、在美元上預測將持續探底的大行專家栽倒在自己挖掘的泥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