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勢分析之二——底(8)(1 / 1)

(5)基金的破值率。根據WIND資訊統計,截止2009年2月18日,中國A股市場中各類基金達435隻。2007年初時資產規模高達32

754.03億元,占股票總市值39.9萬億元近1/10。2008年隨著股指的大幅跳水,至9月底,股票總市值縮至15萬億元,縮水率達63%。而基金的資產規模也縮小至18

204.58億元,縮水率達。在基金總體規模縮水的情況下,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型基金占總體比重達92%。可見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是各類基金的核心代表,其價格的變化不僅體現出主流資金的動向,也從某個側麵成為大勢走向的重要信號。尤其在底部臨近時,基金的虧損率和破值率往往是底部臨近的主要參考數據。2005年6月~7月上證指數跌破1

000點時,29隻封閉式基金平均價格為0.568元(上證基金平均0.548元,深圳基金平均0.589元)。2008年11月上證指數跌破1

700點時,上證基金價格平均為0.698元,深圳基金平均價格為0.545元。兩市29隻封閉式基金平均價格為0.619元。在滬、深兩市基金中,2005年6月上證指數跌破千點時,價格最低的是滬市的漢興基金0.419元和深市的景福基金0.418元。2008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跌至1

800點左右時,271隻可比的開放式基金中有132隻單位淨值區間跌幅達50%~60%,占比,其中37隻開放式基金跌幅超過60%,占比。跌幅中列前三位的是友邦華泰紅利ETF、易方達深圳100ETF和大成滬深基金,跌幅分別為、和。這便是基金在價格上發出的臨近底部的一個重要跡象。

伴隨著滬深各類基金的紛紛下挫,作為反映各類基金總體價格走勢的上證基金指數比之上證指數對股價的反映,更具緊密性和正確性。2005年6月臨近上證指數1

000點底部時,基金指數從1

361點跌至706.5點,跌幅為,與封閉式基金當時的平均價格0.568元十分接近。2008年10月,在臨近上證指數1

700點底部時,上證基金指數從5

525.5點跌至2

214點,跌幅為60%。封閉式基金平均價格0.61元。可見基金指數在總體上反映出基金價格波動的幅度。這也是基金指數在臨近底部時發出的一種跡象。

大盤在臨近底部時,基金還表現出另一個重要信號,這便是基金重倉股的殺跌。基金重倉股往往在大盤走勢下調的前期和中期表現出較強的抗跌性。因為基金一方麵堅信重倉股的業績憑借其較強的調研能力及反複篩選的個股均具有一定的業績支撐,另一方麵基金將這些重倉股作為其必須的持倉底線,所以重倉股的走勢總體平穩或強於大盤走勢。然而隨著大盤的持續走低,基金經理們的信心開始動搖。同時重倉股的業績往往也隨著宏觀經濟的變化而變化。於是重倉股的拋盤,首先在部分基金中出現,最後如滾雪球般擴大。2008年8月上證指數2

500點時,雖然跌幅已接近60%,但是,此前基金重倉股始終成為維穩的中堅力量。然而,隨著次貸危機深化,全球化金融危機襲向經濟危機,基金經理們的信心開始動搖。一批機構持倉比例達80%以上的個股如大商股份、王府井、國藥股份,和一批機構持倉比例達73%以上的個股集體跳水,日跌幅達5%~7%。至9月上證指數臨近2

000點時,中國石化、中國聯通等77隻基金重倉股,繼續成為上證指數下挫的“主力”。而伴隨基金重倉股的下跌,基金本身的價格也出現大幅大挫。11隻基金跌至0.50元之下。也就在此時,由於主流資金的流出,上證指數月K線顯示出實體越益放大的陰線。從7月的78點、8月的254點,猛增至10月的589點。這種情況在2005年4月~6月份上證指數跌破1

300點接近1

000點時也出現過。正是基金重倉股的殺跌,成就了大盤走勢的最後一跌,這一跌便跌出了底部。此時可謂黎明前的黑暗。既是大盤走勢最黑的時間段,也是黎明最臨近的時間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