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為例,上證指數當時處於從1
900點向2
200點強勢上行階段,此時月開戶數為92.26萬戶。當大盤走勢從2
245點向下回調時,開戶數也相應回落。從2
245點至1
400點的31個月的調整期間,月平均開戶數持續下降至18.45萬戶,比指數在2
000點上方時萎縮了5倍之多。如果以2001~2005年的高低點計算,年開戶數依次為668萬、230萬、135萬、168萬及124萬戶,5年中僅增加1
325萬戶。而其中4年熊市僅增加657萬戶,尤其是2005年僅增加124萬戶,月均開戶數僅為10.3萬戶,比高峰期間足足萎縮了8.96倍。2006年隨著大勢見底回升,全年度開戶數一下新增537.6萬戶,比2005年度的124萬戶翻了4.3倍,開戶總數達到7
844萬戶。2007年上證指數呈現一派牛市行情,從突破3
000點一路上揚直達6
000點,開戶數明顯呈現水漲船高的態勢,全年開戶數一下新增6
040萬戶。尤其是當年10月份上證指數攀升至6
124點曆史高水平時,當月開戶數也隨之高達354.98萬戶,相當於2005年全年的3倍。而到了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中國股市也經曆了股災之殃,全年暴跌達72%,列全球各國股市跌幅首列,上證指數從6
124點猛跌至1
664點。與此相應的開戶數也大幅下降至1
664萬戶,全年新增開戶數居然與上證指數不謀而合。這也許是個偶然,但開戶數大幅下降3.68倍,一年之內出現如此大的差距,也可謂是一場曆史性股災的結果。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0月與2008年10月上證指數6
124點與1
664點,兩個高低時段更呈現出典型的頂底差異。前者月開戶數為354.98萬戶,後者月開戶數為69.13萬戶,兩者相差5.13倍。從中國股市近20年發展軌跡分析,開戶數與指數的強弱變化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效應。以1991年至2
000年前10年情況分析,開戶數的大幅增加與大幅萎縮,與指數的強弱已初具聯動效應。如1992年上海股市放開股價指數從100點猛升至1
429點,開戶數一下從36.69萬戶升至216.6萬戶。1994年至1995年指數徘徊於600點上下,開戶數月均僅15.31萬戶,比之1993年上證指數1
558點時萎縮2.05倍。1996年至1997年指數再次上摸至1
510點,開戶數又隨之擴大至3
333萬戶,月均開戶數達88.6萬戶,比之600點時猛增5.73倍。1998年至1999年5月指數又回落至1
000點左右,開戶數再度縮小。至2001年6月指數重拾升勢,創出2
245點新高,開戶數也隨之大幅上升。這種密切的關聯性至2001~2009年的後十年更為明顯。而且開戶數的升跌幅遠超於指數的升跌幅。所以開戶數往往是指數走勢的先行指標。一般而言,當指數經曆持續下跌、開戶數不斷萎縮、在距離高點開戶數相差5倍左右時,便預示著底部的臨近。另外如果再關注一下持倉賬戶及參與交易的賬戶,那麼就可以更細微地洞察人氣的動向和資金的動向。當新增開戶數、持倉賬戶數及參與交易賬戶數同時上升,大勢走強便成為必然。當其中兩者出現背向,那麼市場的走勢就開始弱化。相反當兩者一致下降,大勢必然下調。而在下調中,逐步出現兩者企穩上升,那麼大盤走勢也必然向好。如2009年1月5日~9日,新增開戶數與參與交易賬戶數明顯比上周上升。隨之在下一周1月12日~16日,指數便從1
904點上摸至1
984點,同樣2009年2月23日~27日,新增開戶數大幅上升,持倉賬戶和參與交易賬戶也大幅上升。此後一周3月2日~6日指數果然從前收盤的2
082點上摸至2
221點。可見開戶數的分析不僅可以觀察大勢底部和頂部的臨近,還可以對於短期走勢作出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