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心態曆程(1)(1 / 1)

股市是一塊神奇的土地,開墾者均想致富,但是成功的概率始終局限在七虧二平一贏之中。因此,提高成功的概率成了所有投資者的夢寐之求。那麼,成功究竟靠什麼呢?靠技術分析的法寶?靠基本分析的訣竅?靠未卜先知的八卦?靠功能超前的軟件?世界三百年的證券史表明:股市中沒有萬寶全書,沒有靈丹妙藥,再先進的電腦也不能替代頭腦。股海如戰場,任何尖端武器都需要人去掌握。佛說,一切全在我,並告誡人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爾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早日靈山塔下求。”可見,了解自我,戰勝自我,修煉自我,關心自我,是成敗的關鍵。而自我的核心便是心態。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指出: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倍智慧更重要。因為心態決定一個人的視野、胸襟、思路、信念、氣派、智慧乃至決定成功與否。正如一位偉人所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1)了解自我

股市之門向人敞開,但不是人人均可以入門的,你必須了解自我。如果你是駿馬,你就適應草原;如果你是雄鷹,你就適應天空;如果你是蟋蟀,你就適應小盆。我早年喪父,家道中落,當我背上書包的同時也擔起了家庭的重負,不足十歲便能生煤爐、買菜、燒飯,做些小本生意。母子相依為命的艱辛生活錘煉了我不貪、不沾、不借、不求、自尊、自立的品性。古語雲,性格決定命運。我坦誠、執著、刻苦、勤奮的個性,決定我不能成為僥幸的投機者,而隻能成為一個實在的拓荒者,我一生中與獎無緣,但是隻要辛勤付出卻必有所獲。因此,我必須一鋤一鋤的開墾,一顆一顆地播種。而股市給了我發揮才華、展示個性的用武之地。股市無需學曆,無需資曆,不受權勢的傾軋,不受年齡的限製,不必為內耗勾心鬥角,不必為小利臉紅耳赤,不必仰人鼻息、看臉色行事,不必為遲到、早退請假、請示。無論是就職、下崗,無論是獎勵、處罰,全由自己處置。在這個市場中,我可以集中精力和智慧,可以無怨無悔地反思成功與挫折,在每時每刻經受盈虧考驗的同時,也享受著自己掌握命運的喜悅。因此,我潛心研究,從一個股盲逐步成了一個名家,我對大勢的正確分析受到了市場的公認。1992年11月,在上證指數從1

500點跌至400點時連續發表《穀底在哪裏?》及《穀底究竟在哪裏?》,文章發表後僅隔一天,上證指數便從386點大勢反轉持續上升至1

500點。1995年5月,在上證指數從1

765點跌至1999年5月的1

047點時我及時發表的《跨世紀大底》一文,詳盡地通過對基本麵、技術麵的分析作出上證指數將會走出一波跨世紀的行情的判斷。果然,當月出現“5·19”行情,指數跨年度地上升至2001年6月的2

245點。2006年7月,在上證指數從2

245點跌破千點之後,我又發表了《曆史大底》一文,明確指出998點將成為上海股市的曆史性大底。此後市場以2年多的大牛市行情驗證了這一判斷。這三次精辟的大勢分析成了正確預測大勢的穀底三部曲。我曾被作為專家參加上海市政府關於股市擴容的課題研究,我的文章被多家證券媒體作為專欄文章並被翻譯成英文轉載港、澳報刊,我被不少投資機構、基金、上市公司聘為高級顧問,也先後擔任相關機構、企業的總經理職務。可是有誰知道我的不少享譽市場的文章產生於一間5平方米的陋室之中?有誰知道為赴演講,我曾騎著自行車從上海市北端的楊浦區趕到上海市南端的徐彙區,行程數十公裏?有誰知道我曾帶著幹糧去偏僻的鄉村企業實地調研,又有誰知道我為了加快原始積累曾勞累過度暈倒在公交車上?孔聖人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一切成功都必須付出代價。我夜半而息,聞雞起舞,才有了自己的經驗積累,才有了自己獨創的葉氏技術組合和葉氏牛股精選的獨門絕技,才有了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因此,股市是我最能適應、最能舒展的地方,更是我可以體現人生價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