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交易的各種因素中,心理因素占主導地位。而心理因素中的核心,便是定力。如果股市中的盈虧、輸贏是由心態決定一切的,那麼定力便是心態的集中表現。置身於災害頻發、烽煙四起的國際社會,置身於潮漲潮落、震蕩不息的全球資本;麵對世風混濁、物欲橫流的人情世故;麵對紛繁複雜、瞬息萬變的信息時代。定力,不僅決定著成、敗、得、失,甚至決定著生、死、存、亡。
處驚不變、臨危不懼是定力的第一要義。滬、深股市二十年的風雨曆程中產生過五次曆史大頂和六次曆史大底,以及多次的中頂、中底,能否在指數高位時及時減倉,成功逃頂,這是對定力的檢驗。能否在指數低位時耐住寂寞,成功抄底,這也是對定力的檢驗。在不斷延伸的K線走勢中,有時突然出現長陰或長陽、日升幅或日跌幅達5%~8%,在這種暴漲、暴跌的風雲突變中,能否沉著應對、冷靜處置,這是對定力的檢驗;1996年底,國家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上證指數應聲而下,從1
254點跌至869點,五天內跌幅達;1997年5月朱鎔基總理宣布調高證券印花稅至5‰,並將擴容額度增至300億元,上證指數大幅回落,從1
510點持續下跌至1
066點。2007年5月底,國務院宣布提高印花稅從1‰調至3‰,上證指數從4
335.9點快速回落至3
404點,2008年11月中國政府宣布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上證指數止跌企穩並緩步上揚,麵對各種突然降臨的重大消息,能否鎮定自若,穩重應對,這也是對定力的檢驗。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造成上證指數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裏,始終徘徊於1
040點左右的窄幅區間;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上證指數從6
124點狂瀉至1
664點,短短12個月跌幅高達。麵對海嘯般的股災,能否像老鼠一樣,及時躲避,生存為重,更是對定力的考驗。《大學》一書中寫道:“知之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可見定力就是一種適應環境的意誌和穩定自己的行為的能力。“定”就是一心不亂,古語雲“製心一處,無事不辦”,因為定才能使心境平靜,因為心境平靜,才能安然淡定,因為安然淡定,才能周密思慮,因為周密思慮才能產生正確的決策,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把握機遇。所以定力也是開啟智慧、覺悟真理的心源。禪宗第六代大師慧能指出:定是慧體,慧是定用……猶如燈光,有燈即光,無燈即暗。燈是光之體,光是燈之用,也就是說,定力如燈,智慧如光。有了好的定力,才能充分發揮智慧,就能猝然臨之而不驚,無妄加之而不怒,暴漲暴跌若等閑,牛熊轉折皆自然。就能不為習慣驅役,不為情緒牽製,就能以良好的心態,清醒的思維在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在眾人皆醉中我獨醒,在眾人皆醒中我獨醉。
專注本質,明辨虛實這是定力的第二要義。股市中有太多的誘惑和太多的迷惑,到處是黑馬推薦,到處是炒股高手,到處是高回報的吆喝,到處是神奇萬能的軟件。在眼花繚亂的現象中,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無論是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還是想到什麼,均需要定力加以過濾,均需要定力加以化繁為簡,棄濁揚清。當你在手中滿倉時,不願聽到利空消息,隻願聽到利多消息,沒有定力就會偏聽偏信;當你在手中空倉時,不願聽利多消息,隻願聽利空消息,沒有定力就會錯失機遇。當你一心隻想抓黑馬,一心隻想獲暴利,迷信專家、迷信運氣,沒有定力,就會“黑馬”買了一大群,結果都成了“瞎馬”。在這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信息流動中,多頭往往唱空做多,空頭往往唱多做空。沒有定力,就會無所適從。當你明明騎著牛股卻看著別人牛快,站在這山望那山,沒有定力就會駝子跌跤兩頭不著;在熱點頻頻轉換,個股兩極分化時,沒有定力就會像狗熊掰玉米那樣,左手拿了丟右手,右手拿了丟左手,看似忙得不亦樂乎,實則勞命傷財。當你看到在走勢上升時出現回調,在走勢下跌時出現反彈時,沒有定力就會隨波逐流,追漲殺跌,結果往往抓了芝麻丟了西瓜。有一則故事《小貓釣魚》講的是,小貓與老貓一起到河邊釣魚,小貓放下釣竿後,一會兒看到蜻蜓就去抓蜻蜓,一會兒看到蝴蝶就去抓蝴蝶,老貓卻專心致誌,不一會兒就釣上一條大魚。而小貓卻一無所獲。顯然,老貓的專心致誌不受外界幹擾,隻想著釣魚的目的,這便是定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