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牛市與熊市的領悟(1)(1 / 1)

股市中人最熟悉的兩個名詞,莫過於“牛市”與“熊市”。然而真正領悟牛市與熊市的深刻含義,又有幾人?殊不知,牛市並不簡單地意味著漲,熊市也並不簡單地意味著跌。讀懂牛市與熊市,不僅體現著投資者的心態與素質,而且直接與投資者的思路和決策密切相關,是成敗得失的樞紐和關鍵。有些投資者並不是缺少資金或缺少資曆,有些投資者也並不是缺乏投資理念或缺乏技術分析,更有些投資者也不是缺乏良好的心態或缺乏精選牛股的技巧,然而依然難逃厄運。不少股市豪傑也曾叱吒風雲、戰風搏浪,但最終往往“彈”盡“糧”絕、殘雲片瓦。即使是名聞遐邇的《股票作手回憶錄》的作者愛德溫·李費佛,最後也從富豪淪為破產戶,以自殺了結一生。當人們在熊市的悲慘世界反省醒悟、回首往事時,誰能想到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不懂得牛市與熊市,不能領悟牛、熊的真諦?!

翻開世界股市230餘年的曆史,查考一下牛熊的來由,不難發現,最早將牛熊應用於股市的是出自於投資者的表情。人們將參與倫敦交易所股票交易的作手中,表情陰陽、情緒反常、臉色沮喪、脾氣暴戾的人稱為牛,而將幸災樂禍、東張西望、造謠唱空的人稱為熊。前者希望上漲,後者企盼下跌。牛、熊的行為在不同的作手表情上,顯示得淋漓盡致。也有將牛熊這兩種動物的攻擊動作借用於股市的。因為牛是往上攻擊的,用牛角上攻對手,而熊是往下攻擊的,用熊掌下擊對手。於是將上升的多頭市場稱為牛市,將下跌的空頭市場稱為熊市。

隨著時間的推延,十八世紀初葉,人們對牛市與熊市有了更深入的領悟:在西方古文明中,牛是財富之神,隻有國王才可以戴上牛角狀的皇冠和留有牛角樣的胡須。因為牛的血肉可以餐飲,牛的骨骼可以製成矛和鉤,牛的皮可以製成衣服和帳篷,母牛又可以生育繁殖、不斷擴大牛群,牛還可以拉犁耕田、發展農業。所以牛在蘇門答臘人的心目中被尊稱為“諸神中最具力量的神”。埃及人更稱牛為“眾神的主導”、“所有生靈和財富的製造者”。這體現了古羅馬人對財富的期盼和崇拜。與牛相同,熊也被視為崇拜的對象,被美國印第安人視作拯救靈魂、醫治病患之神。因為熊脂可以使傷口愈合,並起到止痛作用,熊牙有促進兒童換牙和治療牙痛的作用,騎在熊背上可以止咳化喘,睡在熊皮上可以治療腰痛,是一個具有強效治病功能的生靈之神。二者的區別在於牛能保持旺盛的精力,熊則需要每年5個月的冬眠;牛已被馴化,而熊難以馴化。牛生活在陽光下,熊鑽入陰暗的地洞;牛不斷地以旺盛精力創造財富,熊則通過自我調整自我消化,使生命重生。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賦予牛市與熊市更豐富的含義。牛市不僅代表股市升勢、財富升值,也代表著人們對財富的一種期盼心理、一種向上的欲望。而熊市也不僅代表著股市回落、治療狂躁、控製欲望,也代表著人們冷靜思考、耐心等待、尊重現實、孕育重生的調整心理,更重要的是牛市與熊市都是生命循環的客觀規律,誰也無法改變,誰也不可分割。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對投資者來說,都應該麵對,都應該尊重,都應該去適應。

領悟牛市與熊市的深刻含義,就是認識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就是使自己天人感應、以良好的心態將自身的思想、情感、策略順應牛、熊的交替,順應牛市與熊市的大勢趨向,尤其要領悟自然循環的天理,以一種平和沉穩的心境、以一種氣度和忍耐的素養,去感恩牛、熊循環為股市帶來的生機。不少人或許在牛市中,心情愉悅、有氣度、有素養、有感恩、有尊重,但是一進入熊市就完全變了一個人,什麼氣度、素養、忍耐、平和完全沒有了,後悔代替了感恩,埋怨代替了尊重,這就為自己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因為失去了平衡的心態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思路,就不可能有效地去規避風險和把握機遇。如果我們真正領悟了牛市與熊市的深切含義,我們就會像美國印第安人那樣,將熊尊為醫治病患的神。是熊市讓我們懂得了潮漲必有潮落的風險,懂得了牛熊轉換就像四季更替那樣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懂得了熊市是對牛市的消化,是價值回歸,懂得了熊市是對財富欲望的克製,是一種心理的調養,懂得了熊市不僅是股市像熊一樣鑽入地洞、通過冬眠從自我調整中獲得重生,也懂得了投資者也應該像熊一樣,需要一個生理和心理的自我調整、自我消化,才能使自己有更充沛的精力、更清醒的思路。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能在牛市盡享鮮花盛開的美景,在熊市靜觀落葉飄零的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