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定律、定理、公式與股票
我原本是學工科專業的,數理化從中學到大學就沒有離開過自己。但工作以後,深深感覺到,工科、理科、文科,其實都是天大的玩笑。大學以後有專業分工還可以理解,但也不知道哪位很“負責”的同誌,從什麼時候開始給中學生分了文理科。誰能說哪個不重要哪個更重要嗎?目前的中學生,知識麵已經夠貧乏的了,尤其是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精華,知之甚少。那些將文理科進行人為劃分的同誌們,難道真的想做“誤人子弟的千古罪人”嗎?
我本人在很早以前接觸證券領域之後,在很多人認為不需要數理化的時候,我似乎與數理化更增添了幾分緣分。
有多少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與諸多工科專業有關?數據的分析與統計,形勢的推理與判斷,策略的製定與執行,哪個環節能離開“數理”之中的邏輯呢?就連生活中,數理化知識也讓你甩不掉。我女兒自從上了中學,數理化自然成為重要課程。女兒什麼題目不會做,似乎我比她還著急,總想第一時間給她解答,但也常常力不從心,最終請來各路神仙家教。
說來說去,無論工作與生活似乎總還是離不開數理化,而數理化的人生本質又是什麼呢?
我的理解是:數理化的人生本質應該是一種客觀、豁達、開放式的世界觀,科學的思維方式,係統性的處理問題方法,健康快樂的生活追求。這一點在我的事業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介紹一下我此前寫過的三本書:《利潤流水線》、《零風險方案》、《一分鍾賺十倍》。僅僅從書的名字上,大家或許就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理工情懷”,體會到追求快樂投資方式的夢想。
在我的理解中,證券行業從來就不是僅僅學文科的人可以做好的行業(個人觀點,或許有失偏頗),當然,也不是僅僅學習理工科的人可以做好的。文史之類,故事也!經濟、金融理論,書本也!理工之類,公式也!文史理工,似乎都有用,但也都沒有用。真正偉大的投資家的曆練需要一點天分、一點悟性、一點創新,需要有獨特的邏輯、實用的方法、豐富的經驗、堅韌的性格、高尚的品質。
我心目中的偉大投資家波濤老師曾說過:偉大的、成功的投資家隻有兩類,一類是藝術家類型的,需要極高的天分,另一類是科學家類型的。藝術家類型的投資家我們不敢奢望,但科學家類型的投資家是很多人可以做到的。
本書的一個中心意義就在於將一些經過反複實驗、大量數據驗證、證明有極高獲勝概率的投資操作方法介紹給大家。而我使用的方式,還是沒有離開數理化情結。但本書介紹的方法也是建立在深厚的投資哲學思想基礎上的,而與本書同時出版的《中華股寶》、《股市贏利終極密鑰:交易人性》就是我本人思想、理念的體現。
我們借用了公理、定律、定理、公式等數理化形式來表達在很多人眼中捉摸不定的股票買賣操作,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簡單、易懂、明了、快捷。雖然這樣做在高層次的哲學思想上看,不見得很恰當,也似乎不完全符合證券投資的人性本質,但從實戰意義上講,尤其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仍然不失為擁有了相對科學的買賣交易參照技術,至少比賭博式的操作好上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