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鬼魅均糜爛,哲王如何了然(1 / 2)

詩曰:

從來瑣碎殊難道,自古英雄每憤然。

草莽昏矇力縱廣,精英明銳數猶全。

而今向道心多累,往後回眸誌可安?

立進紛爭毋退散,且將衰朽定新寰。

孫木由自鼓儺司出,耳畔猶聞《韶風》之樂,心中震震,不可分解。待眾仙散後,與老君匆匆別了,便歸王可城中。

彼時,西貝深宮,伯甲聞警幻真君歸來,即出相迎,問及敖氏何從,王答:“上仙此去,已曆一載,仙子自真君離去,亦往他國走訪,至今未歸也。”

青年即心道:幹呆麼,險些忘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之理。

他離時,尚存惶惶,恐敖湚兮知其縱放青牛,幡然作怒,而今卻亟待相見,相談仙宮見聞,或當另議。

“隻怕她仍覺忠言逆耳,不能采納吧。”孫氏憂心。

彼時,既作是念,女脩頓出,真君望神姝,度其亦是古來覺者,不似他迷惑,昔日與其相逢,亦是聞“大善如惡”者。

此四字一出,波旬之敗如在眼前,風卷殘燭,勢大力沉,灰飛煙滅,隻在彈指。故而木由自烏鹮之亂後,常思自警,莫敢貿然。

彼雖沉穩,實非沉淪,亦有精進,聞世間亂象,苟如欒葉羹事,憤色盈麵。故與敖湚兮時,其雖女流,劍鋒無當,心貯猛龍,騰嘯無私,他一時頓見風火,比之偶像,惺惺相惜。

女脩視木由茫然,自然知其意,即相告曰:“汝與往昔相較,如何?”

孫氏默然,自忖往昔,於路至今,自領警幻真君印後,多覺重擔。今陡然蒙神姝問,果覺或有新變,隻是未曾細究。

神姝言:“曾提巨檑,力掃千軍,或以為能有大得,終而狼狽而散,汝記否?”

青年安敢忘卻,那時石盤陀之亂尤甚,因何而殃?烏鹮之地終成土灰,而今之國雖煥然一新,已非曩昔城池也。

其又曰:“苟有人煙再見阜盛,覆蓋湮滅,中存血淚,雲胡不悲?如斯散勇,今日安一難,明日定一凶,或可也,然苟圖大業,再以莽撞,非善矣。”

孫氏聞罷而道:“果如今現,動放或缺自如,憂心日盛,成功尤微。自欒葉羹事後,如履薄冰,非唯無力,殆所慮已多,億萬性命,在我等一念之間,舉手投足,皆是束縛也。”

女脩答:“此即將歸正也。大善如惡,斯固爽也,果動真善,舉步維艱,能撐萬難,方成英雄,乃見正果。”

木由噤聲,是謂如前所作,正是此然。隻是愈發斂威,心有顫動,如猛虎嘯穀,以為喧騰,卻終跳澗而奔,山穀猶存嘯動,而勁軀已匿淵深。

蓋峽穀之中,非唯飛禽走獸也,無形之間,煙靄之內,不知有幾多頑力,多少殺機。進有顧慮,退有抱憾,如之奈何?

神姝即告:“自穩且行,中正不亂,外有風動,亦難推撼也。”

孫氏感其念,心向湚兮,猶存愛憐,恐來日若審摩臾者,災禍廢誌,功虧一簣,身以隕滅。

雖女脩言難救,其何能舍耶?正是:

男兒所愛在乾坤,使轉乾坤卻篦裙。

愛向大同平四海,短於小動欠生民。

英雄總遇常缺劍,水女終無不死琴。

酣唱一時應可愛,無非最後抹啼痕。

你道那敖氏自木由無端匿跡,焉能一年不知其去向,縱是青牛偷放,心亦有數,隻是口上已無心再說。

彼其且往八千國度雲遊往訪,走探人情,廣見風土,大擴從眾,以向同仇。然其愈往遠去,人屬愈稀,妖魔顯眾,修羅威盛。

所謂六道之中,修羅內聚諸魔君尊王,妖皇鬼母,外納群山洞主,精靈畜魅,勢廣震怖,力集不虧於八方諸神,悍氣無弱那十萬天兵。每有鏖戰,神明亦生敗績。

敖湚兮知,今五仙分徑,六道開流,神祇居上,削榨群下,故要顛覆舊序,普見大同,非唯仙佛人眾,亦當惠及修羅鬼魅。

昔者,木由問龍女:“卿數言三界寧安,六道大同,卻是以天人之理化度修羅、餓鬼。彼畜生之屬,以齧取生靈為食,安能教之以慈?鬼魅托生於此道,因前多惡,豈可以奮戰掩舊惡?”

洛濱答:“畜生噬肉,未聞善聲也,豈不見神明之間,亦有狼蟲虎豹,善道修行而來?我龍族多有惡怪,不亦有我敖湚兮一心向善耶?”

…話分兩頭,卻言那大洋之深,下萬萬丈之淵,有熔岩之地,蓋修羅界八萬四千大國,東方其四,皆於此也。沿龍女所曆之路,近者名難度,再遠則名住言,而後為無祁那,最遠即孔相。

彼熔岩雖深淵之所,亦有高低錯落,山嶽幽穀之分。而難度國即在山麓,是山名褐諦山,其南坡勢緩,有野千裏。蓋熔岩湧沸,生靈欠生。而天道垂德,令乳海分出一支流,名曰湎水,可降燠燥,於是有城池屋舍,乃啟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