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鬱悶無比,闖蕩?去哪闖蕩,再說了,出門闖蕩身份證給我呀!再怎麼不得帶兩件換洗衣物,兜裏揣著200塊錢啊!
這TM,兩肩膀扛一腦袋,兜裏毛都沒有一根,能去哪呢?
李孬嘴裏罵罵咧咧,脫下了一隻鞋,拾起來猛的向上一拋,“啪嚓”落地,鞋頭衝西。
“得,聽鞋的吧!向西去,正好是縣城的方向,鞋一穿,上路了”。
李孬沒走大路,選了鄉間小路,因為走小路餓不著,正值秋天,萬物結果,田地裏菜園果園多得是,隨便吃。
一路之上愜意無比,左手拿一桃,右手拿西紅柿,左一口,右一口,倆混著吃,臨近中午來到一村莊,這村子幾年前來過,那會還小,陪著老家夥給村中一家人啟棺挪墳,後來聽說墳地挪完後這家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滋潤無比。
李孬一琢磨,就這家了,怎麼也能混一頓午飯吃,照著記憶中的位置就去了,一到地方,隻見魂幡高掛,哀樂陣陣。
不應該啊!走錯人家了,李孬抬頭看了看那幡,九十有六,差兩條呀!沒到壽數呢?這老黃頭怎麼嘎了,當年,老家夥給算過壽九十八載,這老黃頭怎麼還提前了呢?老家夥可從沒算錯過呀!
“哎,差兩年差兩年吧!也不叫事”,李孬大步向前,來在大門口,雙拳一抱,口道一聲,節哀!
有管事的立馬迎了上來,“您是”?管事的瞧李孬這一身裝著,非僧似道,又不像是親戚,不知道是幹嘛地。
數年前我與家師和黃翁有過一些緣份,今日小道路遇此地,不想黃翁仙去,特此吊唁。
這種事隻要是弄不錯亡者的姓氏,姓別,去了就能混上飯吃。
管事的一錨腰口中喊道:那什麼,…………,小道爺到!!
靈堂內跪著的孝子賢孫一聽,這小道爺是哪門子親戚啊?怎麼哭啊!!!!
冀南農村,誰家有人沒了,老也好少也好,村民隻要一聽說,自發的前去幫忙,有這句老話說得好,白事不請自到,紅事不請不到。
白事門前迎客管事,都是與這家相熟之人,知道這家有什麼親戚,那門親戚來了門口喊一嗓子,門口這一喊,屋裏的孝子賢孫就開哭,以顯孝道。
今這一喊,“小道爺到”,屋裏愣了,沒聽過有這親戚呀!
愣神的工夫李孬進屋了,來在貢桌之前一看,沒錯是黃老頭,旁邊拿起兩根香,隨手一翻,這香著了,插在了香爐之內。
一根正常,一根冒黑煙,當然普通人看不出來。
這時家主站起來了,“你是五年前給咱家相墳那大師的徒弟”!
“正是小可”!
來來來,這邊請,讓進西屋,上酒上菜,黃家主這才開口,“老爺子去的很突然,這好多事沒交代清楚,小師傅您給想想辦法”?
李孬一聽筷子“叭嗒”就放下了,心說:人都涼了,我問個鬼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