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三首曲子:《生命》
便是身處地獄,哪怕被束縛,哪怕所有人異樣的看待,生命依舊滔滔不息,也正是這首曲子讓所有觀眾掉下了眼淚,他們與之共情。
第四首:《流浪》
流浪的旅程充滿了未知恐懼,幸福和感動。
最後一首曲子:《男孩》
他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用生命創造奇跡,殘疾人不止是要求活著,還需要點亮心靈的光。
秦琅曲子總有一種震撼人心的美。
這五首曲子一經現世便震動了歐洲的音樂圈,秦琅在半月的時間名聲崛起享譽全球,音樂會,演奏場,私人邀請,電視采訪,他在歐洲的粉絲在這短短的幾場音樂會上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愈大。
他們在網上喊他當代貝多芬,秦琅回應道:“我不是貝多芬,我是秦琅!”
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秦琅。
歐洲音樂會上,秦琅的歌霸屏全網。
秦琅的每一場個人音樂會,場場爆滿,他十八歲選擇音樂,三十五歲名譽全球,他實現了一個音樂家的終極夢想。
音樂會上的觀眾為他癡狂發瘋,直播後的粉絲們更是為秦琅的崛起而歡呼,這些年來,粉絲們看著這個人是如何默默無聞,是如何奮鬥努力,又是怎麼走上巔峰王座。
更有甚者,有國內的網友購買了機票,專門坐飛機來到秦琅的音樂會,現場聽曲。
世人稱讚秦琅是音樂界的天才,但秦琅卻說:“直播間的視頻證明了我不是天才,我隻是付出了所有的汗水”
秦琅在歐洲各個國家進行巡回演出,再次回到維也納音樂學院,他現在成了著名的音樂家學長。
又是在喧囂的讚美稱頌中日複一日的演奏樂曲,不管是他人的還是自己的,秦琅莫名的產生了一種煩躁的情緒,他追求突破,但又沒靈感了。
秦琅嚐試著拿起各種樂器尋求靈感,這些樂器哪一個都達不到他心理的預期,明明想要找更好的,但是卻毫無頭緒。
直到在一個國內網友發過來的視頻上聽到了一個特殊的聲音。
在最巔峰的時刻,秦琅選擇了回國。
回國後的第一站,他先去看望了爺爺,隨後去了特殊教育學院,又看望了音樂學院的劉夢老師。
隨後,秦琅便買了一輛二手車,前去粉絲後台留言地址,一個製作古塤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家裏。
現代科技的崛起,技藝從手工變成了批量製作,讓一些傳承徹底斷絕,塤先生年過古稀,是村裏唯一一個會製作古塤的老人。
塤先生並不姓塤,而是姓宋,因為他家裏世代製造古塤,所以便接手了家族傳承。
這些年國家學樂器的雖然多,但是大部分學的都是國外的鋼琴,小提琴,國內的琵琶,古箏等等樂器。
古塤製作費時費力,又昂貴,想要購買古塤的人很少。
塤先生的價格較低,就算有人買,也鮮少會找他這樣的私人賣主。
秦琅說明來意後,塤先生很開心,帶著他去了農村老家,他妻子早就沒了,兒子帶著媳婦孩子在城裏生活,他一個人守著這項傳承,他出不去,村裏的孩子又沒人肯學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