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易京城。
袁紹軍和公孫瓚軍的河北之爭已經到了尾聲,袁紹十數萬人馬已將公孫瓚團團圍困在易京城內,公孫瓚隻得積糧自守同時請其子公孫續及黑山軍張燕引十萬軍馬來救。
其實一開始公孫瓚是處於上風的,磐河一戰還得到了一員虎將—常山趙雲,可惜公孫瓚暴而無恩,害死劉虞之舉又使他民心失盡,加上還碰見了他最大的克星,河北鞠義,平原一戰,五千白馬義從盡喪在鞠義手下大戟士手中,兵敗如山倒。虧得趙雲英勇,於千軍萬馬中保護公孫瓚殺透重圍,方才保住性命。
公孫瓚與其子約好舉火為號,到時裏應外合,一舉擊潰袁軍的包圍,並派人送信與公孫續,誰知此信又落在袁紹手中,正好將計就計引公孫瓚出城,摧毀了他僅餘的有生力量,公孫瓚死戰得脫,僅以身免。另外田豐沮授二人還假冒書信誘使公孫續張燕進入袁軍伏擊圈一舉擊潰了公孫瓚最後的援軍。這易京城眼下已是岌岌可危,袁軍挖掘地道攻入了城內,公孫瓚更是心如死灰。
帥府。
公孫瓚居中而坐,下首一員健將身高八尺,威武雄壯偏是麵如白玉,及其俊郎,正是趙雲。
“哎!~悔不聽當日子龍之言,致有今日敗局,現已頹勢難返,子龍休要顧我,以你本事突圍去吧!!”公孫瓚頹然長歎。
“將軍不可,雲願保將軍再闖敵陣,與少將軍彙合後再圖大事,勝敗乃兵家常事,將軍又何須如此。
“子龍勿要再言,我已是心如死灰,以你武勇天下何處去不得,我聞玄德賢弟已在汝南一帶,子龍可去投之,以他識人之能,必能償子龍平生心願,快走吧。”公孫瓚說完竟是掉頭便往高樓走去。
“將軍…”見公孫瓚毫不理睬,耳邊的喊殺聲又是越來越近,趙雲隻得披掛整齊,向城外衝殺出去。
“那劉玄德寬仁愛士,倒是與我十分相投,將軍既是如此,看來我也隻能往投劉備,再思為將軍報仇了。”
出了帥府已見一隊袁軍衝殺過來,趙雲縱馬挺槍便迎了上去,那槍使得飄飄若雪,無人敢當,袁軍一時被他殺的抱頭鼠串。趙雲也收攏了平日自己的親隨數十人,這些人見到趙雲,也有了主心骨,一個個都是奮力向前,加之城破混亂,不一會便殺出了城門。
此時隻見城中那高樓已經是烈火熊熊,公孫瓚看到大勢已去,竟是先殺了妻兒再舉火**。雖然在趙雲眼中公孫瓚並不是什麼明主。但相處日久,公孫瓚也待他不薄,心中也是十分淒楚。隻是這時不世什麼感懷的時候,隻得奮勇再向城南衝殺而去,這時袁軍大多數已經進城,趙雲這一路衝殺卻是十分順利。
袁紹這時已登上城樓,見一白袍銀甲大將引著數十騎往南殺去,立刻回顧身後諸將。
“此人想來便是公孫瓚軍中那白袍將軍,以我觀之,此人武藝怕不在當年溫侯之下,我極愛此人,那位將軍可以為我前去擒拿?”
“此人便是那常山趙子龍,磐河一戰曾與我鬥了個不分上下,確是武藝非凡,某當為主公擒之。”袁紹身後站出一人請命。
袁紹一看,正是自己愛將文醜。
“好,將軍便帶三千精騎去,記得要活捉此人,當是大功一件。”
“諾。”文醜轉身便下城樓。
“主公,這趙子龍如此英勇,要想活捉恐非易事,某與高覽將軍願去助文兄。”後麵又有二將站了出來,正是顏良與高覽。
“哈哈哈,有三位將軍前去何愁拿不住此人。”袁紹欣然道。
這邊趙雲領著數十親兵已經衝殺出去有四五裏地了,趙雲一馬當先,袁軍畏他之勇,倒是不敢過於進逼。眼見麵前袁軍已經是越來越稀少,趙雲不由的心中暗喜。
就在此時忽聞前方一聲炮響,轉出一彪人馬,當首一將金盔銅甲,身後大旗上書“河間張合”。那將縱馬而出,大聲喊道:
“張合在此,爾等還不快快受降。”
趙雲久在公孫讚軍中,對袁軍將領也是比較清楚,知道這張合也是袁紹手下大將,武藝非凡,若是往日自己當然不會怕他,可今日碰見此人,確是十分麻煩,再仔細一聽,身後已經有隆隆馬蹄聲傳來,來者不下數千騎,若被前後合圍,今日斷無生理。
“拚了!”趙雲把心一橫,挺槍便直取張合,一出手便是殺招,他已經下定決心,就算兩敗俱傷也要殺退張合。
張合隻見一將對自己衝來,仔細一看,正是趙雲,與往日不同,趙雲來勢若瘋虎,竟是要與自己同歸於盡的招數,隻得舉槍相迎。
二人武藝本來大致在伯仲之間,張合縱略有不如也是差之毫厘,但今日情勢不同,趙雲是拚上了性命,槍槍不離張合要害,而張合得勝之師,豈肯與趙雲以命相搏,這一下高下立分,不過七八合,趙雲一槍挑落了張合的頭盔,張合隻得讓在一邊,趙雲也不相逼,率領輕騎便往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