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追劫匪,今人回舊朝 圖大業,古代謀新篇(五)(2 / 2)

“那你知道我的身份嗎?”王幹接著問道,

“你?”李遠一臉迷惑的望著王幹。

王幹拍了拍他,笑著道:“家祖正是王倫。”

李遠一下被驚到了,他瞪著王幹,滿臉地不相信。

“也許你理解不了。家父諱天宇。出事那年,我隻有三歲,是羊祖師爺把我救走的,他同張祖爺一起把我帶入了深山,養了我18年。傳我道統,教我文韜武略。他們,”說著,王幹用手指了一下同學們,“同樣是祖師們撫養成人的,我們都是孤兒。但我們卻有41個兄弟姐妹。我們這次出山,便是領了祖師爺的諭旨。他們預見天地有變,正好可開創一番事業。”

李遠終於從震驚中醒了過來。羊祖、張祖他都聽說過,都是白蓮教的祖師級的人物,特別是羊祖,更是創下了分教,在理教。

他太激動了,就像地下黨找到了組織一樣,以至於有些語無語無倫次起來,一個勁的向王幹表忠心,誓死追隨少教主。並且主動提出聯係劉之協他們,以及襄陽的姚之富等人。

王幹無可奈何地答應了他。看著兩人的樣子,張帆裝模作樣地站了起來,向王幹一抱拳,“恭喜少教主喜得大將!”這下同學們再也憋不住,一個個捧腹大笑起來,倒是搞得李遠一頭霧水,莫名所以。

等大家笑過了,王幹向李遠道:“達人兄,這附近有沒有大的酒樓或者客棧之類的?能買些吃食來,再有就是我們得找間裁縫鋪做些衣衫回來。我們現在的裝扮跟你們有些區別,不利於行動。”

李遠連忙道:“山下鎮子上就有。原先這山路是通行潛山的,一般過往客商都會在山下歇腳。畢竟後麵有近百裏山路呢,自從潛山建了軍營後,這路走的人才變少了。”

王幹想了一下,喊道:“竇固!”

“到!”

“你帶著張明再找四五個人,跟達仁下山去置辦東西,我們要常住了。盧霞和建波也跟著,衣食住行各方麵你們看著辦。震鈞先拿六根金條給他們。今晚要吃的好一點,各位隊幹部開會,其他的人整理營地,還有孟凡友帶幾個人弄幾間庫房出來。現在全體解散。”

大家立即去各忙各的了。石勇剛要扶了王進出去,王幹道:“石兄兩個人一起吧。你們兩位的學識和經驗都遠遠高過我們,有什麼好的想法和建議都可以說出來,我們集思廣益。”

石勇感激的望了王幹一眼,“謝謝大家對我們的信任,我就拋磚引玉吧。首先呢,大家選這裏做基地是非常好的,我考慮過這地方,完全可以開墾出大量的良田,養個十幾萬人絕對是沒有問題的,沿湖還可以養魚蝦,山林裏麵可以放牧,絕對是一個好地方。但是我們必須要取得合法的地契,這地才能真正的屬於我們。”

“其二呢,我們的身份問題,這裏雖然比較閉塞,但時間一久,總歸會傳出去。以清廷對於人口的控製力度,那就是一個麻煩。第三就是如何壯大,這個問題有點空泛,我們先要賺錢,賺了錢又怎樣把他們變成物資,再如何變成裝備?當地偏僻閉塞,人口稀少,想要發展不是那麼容易。我目前隻想到這三點,請大家考慮一下。”石勇說完,向大家拱了拱手。

有了石勇的開頭,大家的思路都活泛了起來,不過大都是圍繞著石勇提出的三點,因為這三點是首要問題。是啊,立不住腳,怎麼發展,怎麼壯大,還有人從哪裏來呢?

經過幾個小時的激烈討論,大家終於統一了思路,定下了一個大致的發展方向。

首先就是。先派人出去想法建立情報網絡並賺錢,這是王幹的決定。其次,朱標提議搞好基礎建設,建立一個莊園,雇周邊的農民來開荒種地,爭取糧食自給。再以莊園的名義,招收護院就可以有武裝了。張凡提出,可以建立一些小作坊,比如木工、打鐵、服裝之類。既能賺錢,又可養人,再把所有的學徒雇工全部實行軍事化管理。

劉學川則提議打漁練兵,將來是必須有水兵的。反正各人都有自己的主意,一切都是為了立足和發展。最後石勇又提出了一點,就是探礦開礦,沒有煤炭鋼鐵是不行的。

王幹讓韓麗萍都一一做了記錄,事後拿出一個具體的計劃書來。

一直沒吭聲的王進突然說道,“我是學醫的,我可以通過給人治病來拉人氣,可以培養一些醫護人員。若有了戰鬥,還是需要醫療隊的。”

“好。”王幹鼓掌道。其實他心裏還有一些想法沒說出來。治病救人,他本想是放在教會裏麵的,他要用道教來拉人,還有就是身份問題。特別是白蓮教弄得清政府現在對老百姓特別的苛刻,很多人都傾家蕩產。如果能以官府的名義招人就方便多了。

看到王幹在走神,韓麗萍輕輕地拍了他一下,道,“肖偉他們回來了。東西不少,還有好多馬呢。”

王幹驚醒過來一看,可不是嗎?他站起身來說道:“今天的會就開到這裏,先由韓麗萍、劉永鋒、朱標三人拿一份詳細的計劃書出來,然後再討論具體分工。先這樣吧,我們去看看他們都弄了些什麼。”說著他帶頭走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