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假托後人,黃州立足 冒認師承,山寨定基(一)(1 / 2)

卻說王幹帶了楊克民、陳征、孟凡香、王丹、王於紀、張明六人在李遠的指點下。直接從湖邊的山崖上翻了下去。湖邊的山崖並不高,也就四五十米的樣子。這樣走可以省下好多的路。

對麵的山坡比較平緩。約走了兩個小時左右,越過一道山梁,便看到了山腳下的軍營。

軍營是用幾層柵欄圍起來的。王幹用望遠鏡觀察了一下,軍營麵積很廣,裏邊約有幾千匹馬,隻是士兵不多。

柵欄的外圍是一圈樹幹樹枝做的鹿角,而鹿角的裏麵則是一道兩丈多寬的壕溝,深度約三米左右。營地兩麵是峭壁,另外幾麵都是布置有戍樓、刁鬥。正麵門樓拉著一座吊橋。門樓上有幾個士兵。

王幹收起望遠鏡,說道,“走,我們正大光明拜山去。”他帶頭向營門走去。

戍樓上的士兵遠遠地就望見了他們。到了營門近前時,幾個士兵舉起手中的弓箭,指著他們喝道:“軍營重地,來人止步。”

王幹舉了舉手,上前說道:“我是楊彪,楊老大人的晚輩,特地前來拜訪。還望軍爺給通報一下。”

“有啥憑證?”

“小人有拜帖一副。”說著拿出來昨天晚上自己精心製作的拜帖捧在手上。

其實,王幹心裏根本沒有把握,如果楊彪真的是王倫的子弟子或者義子,那麼見了拜帖肯定會出來相見。如果不出來,那就得另想辦法了。

吊橋慢慢放了下來,一個士兵下了門樓,走出來接了拜帖,“你等著。”他說著轉身便往營房去了。吊橋也未收起。

大約過了一刻鍾左右,就見從大營裏麵走出一位老者,後麵跟著幾個士兵向營門走來。去報信的士兵則走在前邊。

到了營門,那士兵用手一指王幹等人,“將軍大人,就是他們。”

老者慢慢走近王幹,仔細的打量了他一下,“你要見老夫?”

“是!”王幹應道。

“你可姓王?”老者又問。

“是。”王幹依然沒有多餘的話。

“嗯,進來說話吧。”說罷,老者轉身便往營房走去。

“請吧,”剛才進去通報的士兵把手一擺,向王幹道。

王幹抬腿跟上,大家一起進了軍營。來到一個大廳裏,那老者坐定,王幹剛要行禮,老者一揮手,“且慢,你貴庚啊?”

“小子虛度二十一個春秋,”王幹回答到。

“你從哪裏來?”老人又問。

“剛從海外歸來。”

老人閉上眼睛,停了一會兒,又睜開來看向王看道:“你隨我來。”說著站起身來,向後堂走去。王幹趕忙跟上。

王幹跟在老者身後,穿過堂屋,轉個彎,進了一個偏房。又過一道門,卻是一間密室。進去後,老者在一書桌邊坐下,然後示意王幹把門關上。

他直視著王幹道:“老夫楊彪楊五,你有什麼話可以說了。”

王幹一下子跪倒在地,“咚咚咚”,向楊彪磕了三個響頭,“小侄王幹拜見五師伯。”

“你是?”

“家父王天宇,幹小字玉才。”

“你——”楊彪,大驚,一下子站了起來。他在見到拜帖時,便想到可能是壽張那邊的人。卻沒想到竟然是王天宇的兒子。那王天宇是師傅王倫的三兒子,是楊彪眼裏的小師弟。王倫起義時,王天宇隻有21歲,他是有一個兒子,那年大約三歲吧。現在應該是21了。

他一把拉起王幹,仔細地瞧了起來。這下確實越看越像王倫。

“你真的是天宇師弟的兒子?”

“小侄想,應該是的。幼時的事小侄沒有什麼印象,一切都是張祖師和梁祖師告訴小侄的。師伯之事也是二老告訴小侄的。他們說還有幾位師伯在,讓小侄一一記下。”王幹回答道。

“張師祖?梁師祖?他們都還健在?”楊彪急急地問道。

這下王幹沒有回答,反而大哭起來,過了一會兒,王幹邊哭邊道,“在是在的,可是,可是,我再也見不到他們了。”

“怎麼說?”楊彪不解的問道。

王幹擦了把眼淚,道:“當年小侄被二位祖師救出。十八年來一直跟隨二老還有羊祖和戴祖學藝。直到前幾天,羊祖說\u0027十八年了,是時候了。\u0027二老便派人把小侄和同伴們送到這裏來了。”

“可是我們乘坐的汽艇在返回時,剛升空便炸毀了,送我們來的風火使者也被燒死,落到山澗裏麵去了。我們再也回不去了。來時走了幾天的路,我對原來的地方卻是記不起了。十八年來,我們第一次走出深山。”王幹說著又哭了起來。

這回,王幹是真的哭了。他想家了,畢竟他隻有21歲,還是虛歲啊,生日還沒過呢。暑假時,父母還商量著等到王幹生日,他們去學校給他過。今年是他20周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