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賈家兄弟回府沒一兩日,竟然有拜帖上門,點名指姓的說要謝他。
原是知府衙門貼了告示,讓丟了孩子的家人來認親的。
頭一個去就是蘇同知的表姐夫婦,到底是親生骨肉,哪怕是那種不能往外說的地方,她們也願意出來認一回。
沒想到真讓他們找著了。
這會子給林府下了拜帖,說要上門來謝。
林如海本來還愁,那個帶頭的沒有抓住,若是讓他回來尋仇,怎麼給三舅兄交代。這會接了蘇同知的帖子,卻又笑道:“原來是蘇大人的表外甥女,雖是那小子衝動,卻也是做了一方好事,使得他們一家子親緣未斷,有了今日團聚。”
上門代送帖子的蘇同知亦是感慨長歎:“她們一家子本來住在蘇州城裏,管著三五個鋪子。當日因為祖母大壽,方才帶最小的女兒回鄉探親。”
“等到大壽過了,去給碧霞元君上香的時候,一個錯眼,小外甥女就被那賊人給蒙翻帶走了!”
“他們兩口子在蘇州尋了兩年,往金陵泰州淮安各地找了一年。心裏頭絕望,以為再也找不回來了。這頭才離了傷心地界,來揚州尋了我,重新做買賣。”
“如今一家團聚,便再沒其他傷心事了。”
第二日上門的是一位中年婦人,她就是揚州同知蘇大人的親表姐,娘家姓張。
人稱張娘子。
林姑父因為要上官衙,接待她的人便是賈珩賈璉幾個。
張娘子瞧著柔柔弱弱的,就是個江南小婦人。一進屋便對賈璋賈瑋那是謝了又謝,連著黛玉賈玥,都得了好些謝禮。
她雖沒帶找著的姑娘上門,卻也是好一番解釋:“她臉皮薄,又剛回家,我當家的不願她這個時候露臉,怕人撞見叫破了。”
“隻等收了今年的貨款,再另尋個地方,再做買賣,也讓她心裏頭好過些。”
黛玉在一旁小聲勸道:“隻要一家子團聚,總是好的。錢財什麼的,總會有的。”
張娘子眯著眼笑了笑,讚同道:“可不就是這個道理。我費心費力的生養了這麼一回,隻要日後都在我們身邊,便是養她一輩子,我也是願意的。”
說完了這個,她又可憐起其他十幾個還沒尋爹娘的孩子,“他們被拐的時候年幼,大多連自己家的位置也說不清,這些還算運氣好的。”
“昨日審完,方才知道,還有好些已經被賣到大戶人家做丫頭了,身契齊全的,便是知府老爺看著也難辦。隻等有父母認的,判個以良做奴,好放她們歸家。”
賈璋聽完神色極為凝重,“都說江南富貴風流,可是……”
他轉頭看向兄長賈珩,“那拐子還說起金陵,那不是咱們祖家嗎?若是不知道便罷。可既然知道了……也不能袖手旁觀。”
張娘子性子竟是個快意恩仇的,聽賈璋這樣一說,她便道:“我一個婦道人家,什麼都不懂,不過我有三個兒子,這等子功德無量的事,你盡管吩咐他們。”
說完,便讓隨行的丫頭去外頭叫她兒子進來。
不過一刻,待賈玥帶著黛玉躲到屏風後頭。便見兩個身長九尺,肌肉橫生,壯碩青年同一個小胖子進了廳堂。
賈璋咽了口唾沫,忍不住又回頭問那矮小瘦弱的張娘子:“張太太,他們是你兒子?”
張娘子滿眼欣慰,點頭道:“我生的矮小,養他們的時候怕他們隨我,長大了被人欺負了去,平日裏便讓他們多吃一些,還好他們隨爹,若不是這樣,我也不能帶他們出來給少爺報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