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蕭何的話音落下,站在蕭何身後的吳斌和孫慶兩人立刻便將寫有答案用紅綢蓋著的公告欄搬了出來,就立在帝國大學門前的台階上。
在萬眾矚目之下,吳斌和孫慶伸手掀開紅綢,入學考試的三道考題以及答案也就呈現在眾人的眼前。
等差數列的和等於首項加尾項的和乘以項數的一半。
眾人看到考題答案都是不由得愣住,不過僅僅隻是片刻功夫眾人便回過神來,立刻開始激烈的討論。
“等差數列是什麼意思?”
“首項加尾項的和乘以項數的一半?這就是規律?”
“這到底是什麼意思?項數又是什麼?”
此時此刻,雖然答案就擺在眾人的眼前,但是眾人卻依然有些不太能夠理解答案的意思,紛紛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疑問。
那些圍觀百姓們更是一臉的迷茫,顯然是有些難以理解。
吳斌看到眾人的反應也並不意外,他高聲對眾人說道:“現在我來為大家用比較通俗的語言解釋一下這些名詞的意思。”
眾人聽到吳斌的話下意識的都將目光轉向了吳斌,麵對眾人的目光注視,吳斌直接說道:“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都與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
“在這三道考題當中,一就是首項,一之後每一項和前一項的差都是一,所以從一到一百到一千到一百萬被稱之為等差數列,而一百、一千以及一百萬則是這個等差數列的尾項。”
眾人聽到吳斌的這一番解釋稍作思考之後便完全明白了什麼是等差數列,首項和尾項又分別指的是什麼,此時再看考題結果立刻便明白了大半。
吳斌繼續說道:“項數就是指數列之中項的總數,從一到一百共有一百個數字,所以這個等差數列的項數就是一百。也就是說套用計算公式,從一加到一百的計算方法為一加一百的和乘以五十,結果為五千零五十。”
眾人聽到這裏,再去看考題答案,一個個腦海中的疑問幾乎是在瞬間就得到解答,臉上皆是露出了恍然大悟之色。
“我好像明白了考題的規律是什麼了!”
“我也明白了!首尾相加乘以項數的一半,隻要是等差數列就可以套用這個公式去進行最簡單的計算來得到一個最正確的結果!”
“我的天!如果不是今天在現場聽到解釋,我根本想不到這三道考題居然有如此簡單的計算方法!”
“這就是考題的規律啊!我冥思苦想一個月,真的沒想到啊!”
“高通和周遠到底是得到了什麼啟發?他們到底是怎麼想到這個結果的?”
眾人看著計算公式,一個個都是發出驚歎的聲音,因為這個結果完全在他們的意料之外,是他們在今日之前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
周邊那些圍觀群眾們聽到考生們那驚歎的聲音,一個個臉上也都是露出了驚奇之色。
“這三道考題居然都可以套用同一個公式去計算,這就和萬有引力是適用於所有東西一樣,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