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帶一地扶貧計劃初步取得成功對於大溝村的村民來說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對於嬴子鋒來說同樣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情。

相比起以太子殿下的身份享受這世間的榮華富貴而言,他更希望看到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享受到這人世間的美好,而眼下,他的心願正在朝著變成現實逐步的前進。

為了讓這些走出大山的村民們盡快的適應外麵的生活,更好的融入到大秦帝國子民的這個身份當中,嬴子鋒還為這些村民們安排了適合他們的工作,那就是去城西工地上為重建城西奉獻力量。

嬴子鋒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原因還在於這些剛剛從大山裏走出來的百姓除了種地、打獵之外並沒有其他擅長的技能,在眼下這個時候除了去工地上賣力氣之外也找不到其他適合他們的工作了。

其次,這些村民們在外麵並沒有什麼根基,完全可以說是一窮二白,不管想要做什麼都需要先進行一波原始積累才行。

工地上的工作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隻要有一把子力氣就能幹,包吃包住,這一點對於村民們來說可以說是非常的友好。

等城西的重建工作結束之後,村民們也就可以賺到一筆不菲的工錢,之後他們是買地種地也好,聯合起來做一些小買賣也好,都是很好的選擇。

不過鹹陽城的物價雖然不高,但是房價和地價卻是著實不便宜,這些村民以後想要留在鹹陽城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擇去關中其他縣城或者是更遠一些的三川郡等地也許會更好一些。

當然,這一切都看個人的選擇。

可以說,嬴子鋒已經是盡心盡力在為這些村民們安排,盡量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除了生活上的安排之外,嬴子鋒還為這些村民們安排了學習任務。

在以後的日子裏,這些村民們不管是想要在哪裏生活那都必須要掌握兩樣本領,那就是識字和說話。

更具體一點來說就是認識簡體字,會說普通話。

在《大秦字典》完全普及開來之後,除去偏遠山區的村民們之外帝國本土的百姓幾乎人人都識字,都會說普通話,這是不同地區的百姓們可以流暢溝通交流的關鍵所在。

村民們想要融入外麵世界的生活,勢必是要掌握簡體字和普通話這兩種溝通方式才行。

這些村民們在來到鹹陽城和鹹陽城的百姓們有過接觸之後也了解到簡體字和普通話的重要性,所以當嬴子鋒安排他們集體學習識字和說話的時候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每一個人都是非常積極地配合嬴子鋒的安排。

如今,鹹陽城的學子們已經進入放寒假的階段,所以學校的學堂都空了出來,正好就可以供給這些村民們用來上課學習。

這一日村民們在結束了一天的工地搬磚的生活之後就來到學校開始上課,嬴子鋒站在學堂外麵看著正坐在學堂裏麵認真跟隨老師讀書的村民們,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欣慰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