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計的展示並不算複雜,負責展示的大夫主要為百姓們詳細展示了口含、夾在腋下兩種測量體溫的方式,而且具體展示了消毒過程,並且再三叮囑所有前來參觀的百姓在使用過溫度計之後一定要記得用酒精棉消毒,尤其是口含過的溫度計更是必須要在消毒並且用清水清洗之後才能繼續使用。
不論是當地百姓還是遊客在聽到大夫的叮囑之後都是將這件事情銘記在心,畢竟他們測量體溫是為了知道自己有沒有發燒,而不是為了感染一些不必要的疾病,所以消毒自然是必須要做而且必須要做好的事情。
此時正在參觀體溫計的百姓和遊客的人數雖然不少,但是更多的人卻還是集中在展示氣溫計的那邊。
相較於氣溫計的展示來說,氣溫計這邊的展示就要有趣許多,因為體溫計展示所使用的道具是人體,而氣溫計這邊卻是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大家請看,我手裏的氣溫計現在是放置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之下,通過氣溫計的刻度顯示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周邊的溫度在二十一度,參照太子殿下給出的氣溫區間內,這是一個令人感到非常舒適溫暖的溫度。”
正在參觀的百姓和遊客們聽到講解員的話都是輕輕點頭表示讚同,今日天氣晴朗,天空湛藍,的確是讓人感到無論是身體還是心裏都非常的愉悅和舒適。
講解員看著百姓們繼續說道:“以前大家覺得天氣好,都會說今天天氣很晴朗,很暖和,但是至於具體有多好卻是說不上來。不過以後我們有了氣溫計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煩惱了。”
百姓和遊客們聽到講解員這一番話再一次點頭表示讚同,以前的天氣好和天氣不好其實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你覺得今天的天氣正好,別人可未必會這麼想。
就像是今天大部分人都覺得天氣很晴朗很舒適,但是還是會有少數人覺得今天的天氣還是有些寒冷,得多穿一件衣服才肯出門。
更有一些人已經覺得今天的天氣非常熱了,將夏日才會穿的衣服穿了出來。
所以單純從感覺上來說天底下所有人的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做出的選擇也會不太一樣。
以往眾人還需要先用身體去感受一下今天的氣溫情況,然後才能做出究竟是穿薄一點還是穿厚一點出門的決定,但是現在有了氣溫計那就不一樣了,大家隻要在睡醒之後看一眼氣溫計的刻度就知道今日的氣溫如何就可以做出應該穿什麼衣服的決定了。
雖然這看起來隻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情,可以省去的麻煩好像也並沒有特別的麻煩,但是一個文明一種文化的發展本來就是這樣一個慢慢積累和蛻變的過程,並非是一蹴而就的。
氣溫計對帝國百姓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和改變僅僅隻是這方麵的一個開始而已。
“這氣溫計不錯,以後我看到氣溫二十度就知道自己應該穿的薄一點出門。”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覺得二十度稍微還有點冷,尤其是春天冷熱交替的時候最容易感染風寒,還是穿的稍微厚一點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