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這天起,兩兄弟依然很少見麵,沒有普通人家那種手足情,好在這樣皓祥倒是比較自在,除了初一十五去按規矩去給老王爺和嫡福晉請安外,跟他們幾乎沒有什麼情感交流。也是,雖然同在一個王府,可卻分著家過呢。他跟翩翩相處得倒是越發的自在起來,也認定了她這麼個親人。
他把自己院裏的下人都集合了起來重新立了規矩。規矩是他定的,那些下人遵守不遵守是另外一回事了,他隻是想看看伺候自己的這些人的人品怎麼樣而已。結果叫他很失望,除了小圓子幾乎沒人把他的規矩放在眼裏,隻道他/她們不觸犯府裏的規矩就是做好本分了。
皓祥知道自己和翩翩在府裏比較受輕視,沒想到連下人都可以這樣藐視人,也知道這是老王爺不把他和翩翩放在眼裏的結果,翩翩很傷心,他寬慰了幾句也不多加計較了。
雖然名義上有個王爺當爹,但他的爵位卻不是自己能繼承的,翩翩又不得老王爺的寵愛,他們母子生活隻是比普通人家好了點,卻必需是依附他人才能活下去,也沒有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氣氛,如同生活在一個籠子裏。
皓祥對這樣的生活自然是不滿意的,暗自盤算了許多回,他不能讓自己將來仰人鼻息,現在老王爺當家他還沒什麼話說,雖然皓禎這孩子看上去也不是刻薄的人,但到底跟自己沒深厚的感情,將來到底是怎麼樣的也還說不定呢,他總要為自己和翩翩打好後路。
上學是必需的,隻是他受不了這裏的教學,還是經常翹課出去遊玩,他也無意拂逆自己的本意去當個好學生以贏得老王爺的關心,府裏有一個皓禎就夠老王爺驕傲的了。他不喜歡被規矩束縛了,課堂上那種死板的教學他早受夠了,把字認得差不多自己私下裏自己看書或學其他的東西,譬如研究當朝律法,關注各地經濟差異,注意海外與本朝的外交……等,官學裏的騎射課程他倒是沒怎麼落下,學得不錯。
看戲聽曲壓馬路算是生活娛樂,隻是常被學堂裏的一眾紈絝子弟包圍著,他自然也脫離不了紈絝子弟的範圍,好在他很清醒,知道什麼人能深交什麼人隻能是酒肉朋友。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沒有娛樂他也覺得煩悶,跟這些少年在一起自然還是他帶的頭,他們人品如何他都看得一清二楚。
對酒色他節製了很多,注意天天鍛煉,距離學堂三公裏的地方有個幽靜的小樹林供他做些奇怪的事。十五歲的時候他在這個小林子裏救了個刺客,撿了個師傅。
十六歲的時候他打發了幾個伺候他的丫鬟,家裏的事都是福晉在管,皓祥這麼大的動靜她自然是知道的,稟告王爺之後他說隨他去吧,這事也就沒人再提及。
十七歲,世子皓禎被皇上欽點與其他皇子共同參加狩獵,頗得皇帝賞識,身份越發的尊貴。
十八歲,皓禎在雪如的默許下收了一個貼身女婢入室,因為身份低下,連次妻①都稱不上,這樣的貼身丫鬟多收兩個都不會有人去說些什麼,何況隻是一個,自然也無人在意。在府裏依舊是眾星捧月,巴結之輩漸多。
因為這幾年皓祥雖然小錯不斷但大錯沒犯過,老王爺也沒怎麼朝他發過脾氣,懲罰得也少。隻是對比皓禎這幾年來各方麵越發的出色,皓祥在王府中的存在感越發的淡薄起來。
沒人知道皓祥私底下的動作一直緊鑼密鼓,悄然進行著……
春去秋來,幾回更替。
皓禎二十歲時王府大宴賓客,皇親貴戚大小官員,竟都在親王的邀請之下攜賀禮前來祝賀,皆道其知書達禮又有乃父之風,一表人才,文武雙全,正是京城眾官家的乘龍快婿最佳人選也。
又過半載,皓祥也滿二十,老王爺賞他們母子千兩白銀,讓翩翩替他好好操辦。
千兩白銀,真是好大方,夠尋常百姓家一輩子溫飽不愁了。皓祥看了一眼,讓翩翩好好收起來,權當她的私房錢了。
大概整個王府的人都覺得他很需要這麼筆錢出去和狐朋狗友玩樂玩樂吧。
注釋:
1.滿族婚製區別於漢族婚製,不講究妻妾,而按正福晉、側福晉、正妻、次妻等名目排列,這種婚姻製度在滿洲皇室一直存在直到清末。
2.乾隆七年(1742)定,親王準封側福晉4人,世子郡王準封3人,長子貝勒準封側室2人,貝子及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準封側室1人,冠服俱降嫡一等。又定,嗣後除奉特旨賞給王、貝勒等側福晉、側室外,其餘即於媵妾內請封。凡應封側福晉側室者,必生有子女,將姻族姓氏奏明,得旨後谘禮部注冊。”這一規定,終清之世未改。
★嫡福晉隻有一個,身份地位自然不用說,所謂的嫡庶之別可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