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Musa nana Lour.),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叢生,有匐匍莖;假莖濃綠有黑色斑點;葉片長圓形,上麵為深綠色,無白粉,下麵淺綠色;花朵為乳白色或淡紫色;果實呈彎曲的弓狀,有棱,果皮為青綠色,成熟後變黃;果肉鬆軟,黃白色,味甜香味濃,無種子。香蕉原產印度,在中國有2000多年的曆史,19世紀初傳入中美洲,中美洲是當今世界主要的香蕉產區,南美洲的厄瓜多爾有“香蕉國”之稱。中國香蕉的主產地分布在兩廣、福建、台灣等地,優良品種有廣東和福建的“龍牙蕉”“香牙蕉”以及台灣的“北蕉”等。香蕉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喜光照、耐熱不耐寒,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種子逐漸退化,單性結實,沒有種子的香蕉,把葉子、枝條等營養器官插在土壤裏,用托插、壓條等方法進行繁殖。香蕉在中國曆代本草書籍中均有記載,如《日用本草》中記載了香蕉具有治療熱病煩渴、肺燥咳嗽、便秘、痔瘡的藥用價值。同時,香蕉為世界四大水果之一,產量高分布廣、果肉營養豐富、香甜軟糯,而且香蕉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除了供應中國國內市場外,香蕉在國際水果進出口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木樨欖(Olea europaea L.)是木樨科、木樨欖屬常綠小喬木植物。株高達10米;小枝近四棱形,密被銀灰色鱗片;葉窄披針形或橢圓形,上麵稍被銀灰色鱗片,下麵密被銀灰色鱗片;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苞片披針形或卵形;花芳香呈白色,花萼淺裂或近平截,花冠深裂達基部;果橢圓形,成熟時藍黑色;花期4-5月,果期6-9月;木樨欖原產於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區,中國自1965年從阿爾巴尼亞引種以來,多栽培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喜光、喜溫暖,喜深厚、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稍耐旱,不耐水濕。繁殖方法一般多為種子育苗。果可榨油,供食用,也可製蜜餞。落花生為豆科作物,優質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種之一,又名“花生”或“長生果”。落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於南美洲熱帶、亞熱帶地區。約於十六世紀傳入中國,十九世紀末有所發展。又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2次出土了炭化花生種子,提供了遠在新石器時代已存在花生的實物資料。因此,花生的起源問題,還需進步一探索.關於花生的原產地,文獻記載有原產巴西、原產中國、原產埃及等三種說法。據Brukill記載(A. Dictionary of the Economic Products of the Malay Peninsula, 206. 1966),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美洲,不久,西班牙派出Oviedo到海地任管理資源長官,Ovido於1513-1524年在海地。他記載在當時印第安人園圃中已大量種植花生。林奈的植物種誌(1753)記載,花生產地為巴西、秘魯Hutchinson (Evolution and Phylogeny of Flowering Plants, 1964)記載花生原產於熱帶美洲。又據J. C. Willis原著A Dictionary of Flowering Plants and Ferns, 8 ed. 1973:花生屬有15種,產於巴西及巴拉圭。可見花生原產於南美洲巴西一說較為可信。在中國,山東生長最佳。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