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林,白霄挑選了一處距離溪邊一定距離的開闊地,既方便取水用水,也不會過於靠近河流,導致濕氣過重。
他把背包中的火石取出,用金屬稍一碰撞,火星落在提前備好的火絨上,燃起橘色的火焰。他還事先挖出一圈土,讓這簇火焰不至於四處亂竄。
這些東西是師叔們準備好的,以前同師父師叔林間遊玩時,經常會用到。
白霄仔細的把東西收回行囊中,掛在一邊的樹枝上。挑選了一處較為幹燥的地塊,準備稍作整理,將此處作為夜間歇息的地方。
之所以不住在城鎮中,一方麵是他自幼居於山門,相比於熱鬧的城鎮,他更熟悉無人的荒山野嶺;另一方麵也是因為,通向天水城的這條小路上,別說城市,地圖上甚至沒有標注太多村落。
白霄有點頭疼,食物不是問題,但很多需要的東西都不能及時補充。比如生火用的火石,以及保存物品用的盒子。
他本意是打算買一個小些的盒子,能夠保存那個玉石吊墜,順便能把地圖也塞進去,攜帶方便還安全。畢竟答應了那位叫雲墨的少年,白霄還是覺得應該小心為上。
不過如今遠離城鎮,他隻好準備自己尋找木材自己做一個簡單的。
白霄安置好行囊,將從河邊捉來的魚簡單的加工、去鱗,最後用尖銳的樹枝從中間穿過,搭建起一個簡單的木架用做烤架。
做完這些,白霄離開這處小小的營地,在林間做了幾個捕捉野物的簡單陷阱,雖然隻能捕捉些山兔之類的小動物,但用來果腹已是足夠。
口腹之欲,人之大欲也。
不過在清柳宗內,門主和長老們就很少吃東西,最多也就是飲茶和吃些野果。雖然山門內依舊有灶房,但隻是負責門內弟子的飲食,至少白霄就很少看見師父師叔們吃飯。
按照師叔的解釋,吃飯本身就是補充能量的一種形式,通俗來講就是吃掉那些食物,來壯大自己,保證自己能夠活著。但到師叔們的境界,補充能量已經是很習慣的事情,自然不需要食物這種最簡單的補充能量的行為。
畢竟不管是野物還是蔬果,當它成熟的時候,本身就摻雜著能量和雜質,吃掉它們就意味著吸收掉能量的同時也會吸收雜質。而排出這些雜質,就是一件費時費力的工序。
按照師父的說法,隻要白霄按照門內教導的心法修煉,到一定程度他就可以不用再吃東西,也就是俗稱的辟穀。
至於到什麼時候才算結束,師父們沒說,白霄也懶得問。
在門內與師弟師妹們坐在同一張書桌上吃飯,偶爾提點一二,還能分享一些最近的奇聞趣事,白霄覺得這樣的生活也不錯。
火焰將魚肉烤的金黃,白霄輕輕轉動樹枝,讓烤魚能夠均勻受熱。
地圖上顯示,他離開清源鎮後走了一天一夜的路,除去在山洞中躲雨耽擱的路程,此時他已經遠離清源鎮。接下來如果一切順利,能夠途經三兩個村莊,除此之外都是人跡罕至的荒野。
不過白霄也很喜歡荒野山林,除了蟲鳴鳥啼之外,一切都很安靜。
簡單解決了烤魚,在溪邊稍作清洗。白霄熄滅了篝火,盤腿坐在樹下,開始了每日例行的呼吸吐納。
山門裏的規矩,晨鍾暮鼓兩個時段,是呼吸吐納天地靈氣的好時間。夜晚需要休息,放鬆精神以待第二天的勞作;而正午日光熾熱,靈氣焦躁,人在此時間呼吸吐納就如同置身熔爐,除非某些特定功法,否則不宜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