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龍山曾經因為道教文化,興盛一時。曾有一道士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可長生,但道士同帝王妃子糾纏不休,紅塵不斷,最後大夢一場,在山頂種下一棵桃樹,建立大桃觀,與心上人隔著山海互相守候。
與大桃觀遙遙對立的寶積寺能在全國各地引起旅遊熱,也並非完全是寶積寺會營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蟠龍山整體的風景——碧水丹山,自然風光,稱得上天地一絕。
陶源曾被網絡上的旅遊興家鄉的宣傳衝昏頭腦,翻找了很多大桃觀的存書,想要挖掘出大桃觀的核心故事來。
陶源將愛情這個點說給羅盤聽的時候,興致極高,羅盤聽了心裏隻是淺淺歎了句俗套,沒說其他。
這困住蟠龍山大桃觀發展的是路啊。
這崇山峻嶺,沒有一條好路,就是有核心價值點,又有什麼作用呢?
寶積寺能在營銷和自身風景的雙重推動下,在旅遊市場上占上一席之地,而大桃觀無人問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
寶積寺雖在山上,卻自古就有一條直通山上的大道,道路兩側種滿了四季果樹。而大桃觀隱在深山之中,群山環抱,就是修路,一時之間,都不知道路該從哪裏修比較省力——因為處處不省力。
關於大桃觀的致命缺陷,明顯長離也是知道的,所以麵對羅盤天花亂墜一樣的故事,隻能選擇沉默。他也心疼道觀裏的小孩,在教道觀小孩寫字的同時,也在想大桃觀的出路。
但從經濟實用的角度來說,長離對大桃觀在原地發展的可行性評價非常低。
陶數待了好幾天,緩過神後,就要將觀主的位子傳給陶源。
山野道觀,沒什麼多大的規矩,上午說要傳位,下午香爐椅子就到位了。
陶源從小就天天聽陶數叨叨,說以後要將大桃觀傳給她。
陶源對大桃觀心裏有著很深的感情,她不怕從此身上都是累贅和破綻,隻怕看不到大桃觀的未來。
日頭正毒,山裏依舊絲絲涼意。
陶源穿著過時破敗的衣服站在屋內,陶源的麵前是一麵,不是很明朗的鏡子。
鏡子是黃銅所製,有兩米高,是個真正的古董,就是可惜年久失修,已經連人臉都無法準確照出來了。
“羅盤,大桃觀的未來是不是和鏡子裏的我一樣。”
羅盤看了眼鏡子中模糊的五官,伸手整理了下陶源的頭發,將陶源頭上的簪子調整了下位置。
本來戴著位置還蠻正,給羅盤一調整,偏了。
羅盤嚐試調整,幾下無果,索性罷了。
“我們大頭,也是要當觀主的人了啊。”
陶源一把抱住羅盤,手有些發抖,“羅盤……我……大桃觀……我怕,我好怕,我擔不起道觀怎麼辦?”
羅盤正要開口安慰陶源,順便多多鼓勵一下陶源,就聽到陶源說道。
“我和老頭子說吧!”
“說什麼?”
“說我擔不起!”
羅盤想了想道,“……也行,我支持你!”
“我推薦你,你肯定能當好觀主!”
“……我收回上一句話,我不支持你。”
“你聽我說,你……”
羅盤背過身軀,“我不聽,都是王八念經。”
“你學曆好,能力強,工作也好,你背靠長離,還有上京的朋友,你肯定能養得起大桃觀的上上下下,還能給她們都找一個好前程,你也不用對他們多上心,就像你對我這樣上心就好,給我找學習、找工作的地方,給我……總之,我要求不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