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南高新區這邊,有一片湖泊,叫做瑤湖。
在瑤湖的旁邊,有一個高新科技園,正隨著雲越數據中心的竣工,已經有了雛形。
2010年4月12號這天,是周一,天氣晴朗,風和日麗。
雲越數據中心的剪彩儀式,正在進行。
幾十家家媒體,正瘋狂地拍著照。
而那個站在中央的年輕人,此刻身上的光彩,無比奪目,他帶著微笑,看著大家說:“我這一剪刀下去,改變世界的腳步,就又邁開了一步。”
說完,李越也沒有著急動手,他看了眼身後巨大的長方形建築,又說:“感謝元老們給了我一塊風水寶地,瑤湖很美,我很喜歡。”
這句話說完,李越才完成剪彩儀式。
現場的掌聲持續了很久。
隨後,李越也沒有再廢話,邀請大家到數據中心進行參觀。
前來取材的媒體們,對於數據中心的概念,還不是特別了解,隻當這裏是一個存放數據的地方。
有記者便問道:“李總,這個數據中心已經很大了,但據我所知,這還隻是第一期,後麵還有第二期,第三期嗎?”
李越點頭答道:“是的,第二期已經在籌備當中了,我準備了100億,會建一個靈越全球數據指揮中心,管理所有的數據。”
回答完這個問題後,有人看到機房的冷卻係統,很好奇,問道:“李總,昌南的氣溫,其實一直都是比較高的。而數據存放,又經常要散熱,那為什麼還要把雲越數據中心放在昌南呢?”
“所以我說瑤湖是一個風水寶地嘛。”李越笑道,“不過,地方倒是其次,主要還是我想在昌南立根。以後靈越的產業,我都會盡量放在家鄉。”
“是把數據放在了湖底嗎?”這名記者看了看周圍,很疑惑,“可是我看這些設備,都在機房裏呀?”
李越解釋道:
“確實是湖水製冷降溫,不過並不是把數據放在湖底。工程師們想出了更好更有利的辦法,可以循環利用水資源。
我之所以說瑤湖是個風水寶地,就是因為在其水深30米左右的位置,水的恒溫很不錯,隻有10℃左右。
我們耗費巨資建設了一套管道和空調係統,可以把湖水提取到數據中心進行換熱,然後這些水又會經過二次處理,送到城區去作為城市景觀使用,經自然冷卻,再回到瑤湖。”
記者聽完後,很震撼,讚道:“靈越的工程師真厲害。”
李越微微一笑,暗道自己的錢可不是白花的,這個世界有能力的人可不少。
隨後,他又說:“這套冷卻係統,PUE(能源效率指標)很低,一般在1.26左右,和國外那些放數據的地方比,我們不僅規模比他們大,每年還能節約上千萬度的電,說是最節能的數據中心也不為過。”
目前世界各地,都是有數據中心的,隻不過他們那裏的主要業務,不是研究大數據,而是提供數據存儲的服務。
在這方麵,雲越數據中心因地製宜,循環利用湖水,確實算得上是最節能的數據中心。
不過李越也知道,等到那些互聯網大企業都開始關注數據後,更多數據中心也會陸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