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生化危機》係列做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不管是遊戲,還是影視,或者是以後的CG動畫,品質都是李越第一要考慮的。
沒有品質,何談口碑?
但在李越那個世界,《生化危機》的一係列產品,都隻有剛開始的作品,有著極高的口碑。後麵的續作,不說全部崩塌,但都是貶多於褒。
特別是電影作品,很多觀眾都說,前麵兩部和後麵幾部,完全是不同的作品,後麵的續作都是披著《生化危機》的外衣在玩打喪屍的異能動作片。
所以李越即使要搬運,也不能無腦照搬。
他的計劃,主要有三步。
第一步,通過《反恐精英:全球攻勢》的創意工坊,上線“生化模式”,先讓遊戲玩家了解到那個人類被T病毒感染成為喪屍的世界。
第二步,等“生化模式”的熱度起來後,上馬同係列的單機遊戲作品,繼續把玩家市場擴大。
第三步,到這時,上線《生化危機》係列電影也就水到渠成了,有眾多遊戲玩家打基礎,如果電影好看,很容易就把口碑擴散出去。
把網絡遊戲玩家、單機遊戲玩家、電影觀眾全部一網打盡,才是李越的最終目標。
《生化危機》作為一個人氣極高的係列作品,是有這個能力的。
但前提也說了,就是品質一定要過關。
喚醒係統後,李越開始查看相關資料。
對比這個世界,《生化危機》係列最大的看點,就是創新。
在這邊,恐怖題材的電影非常多,但“病毒感染生物使其變成喪屍”的概念,還沒有出現。
現在那些恐怖類作品,都是以幽靈、鬼怪、變異生物等為核心拍攝的。好作品很多,劣作也自然不少。
華夏當然也是有“僵屍”類影片存在的,但大家都看膩了,不會覺得新鮮。
所以《生化危機》拿出來沒有問題。
而且李越的要求也不高,不搞什麼精神方麵的升華,也不扯關於人性的探討,隻把心思花在該花的地方。
比如劇情。
有係統輔助,李越要做改動是非常方便的,哪些地方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就保留,哪些地方不足,就修改或者直接刪除。
而且最舒服的,就是係統還會自動調整,給李越提供最優方案。
……
《九州·風華》的口碑一跌再跌之後,原著作者向晚也不能幸免,在她的作品書評區,一些氣憤的網友留下了氣憤的言語。
“你怎麼也和那些人一樣?版權賣了就什麼都管了?看看電影都拍什麼樣了,對得起我們這些看書的人嗎?”
“小說寫的這麼好,電影卻拍的那麼爛,唉,無語。”
“向晚,還好你這本書完結了,要不然肯定會身敗名裂……”
……
向晚看到這些評論時,心裏也不好受,晚飯都吃不下。
讀者們不知道,他們這些作者,是真的沒有資格到劇組去指手畫腳的。版權賣出之後,這一切就跟自己無關了,人家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如果製作方有需要,找原著作者谘詢一些意見,當然不錯,但問題是那邊根本沒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