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守莊戰(1 / 2)

管齊國是較早投靠汝寧軍的一批人。雖然他連個童生的身份都沒有,但是在汝寧熬資曆,也熬到了一個鄉副手的位置。

去年汝寧軍北上,一舉奪取了北方幾省並建立了大平朝,吳世恭就從汝寧、歸德調集了一批基層官員,來複製汝寧軍在豫南的體係模式。所以說,雖然管齊國現在隻升了一級成為了鄉長,可是他在本縣的位置,其實也就僅僅低於了知縣。因此可以這麼說,管齊國是最擁護大平朝的一批官員。

所以知道了情況危急,管齊國反而是靜下了心。他想到:自己的家人還好沒有遷至北直隸,這次就是身死,皇上也會善待自己的家屬的。於是他的神色也自如了起來。

於是管齊國又對石珍吩咐道:“把莊子中有職司的人都叫過來。吩咐他們每人管一段牆。哪裏擋不住韃子,本官就治罪此人。隻要頂上個三、五天,皇上絕不會不救咱們的。”

……

“嘟——!”

嘹亮的號角聲響起,這聲音也把管齊國的思緒拉回到了現實之中。他從垛口處向著遠處眺望,隻見一隊隊清兵扛著上百把梯子來到了陣前,並且驅趕過著幾百名百姓,作為了填埋壕溝的炮灰。

由於大平朝的堅壁清野,清軍能抓到的百姓就很少。所以這些炮灰也隻能集中使用,倒讓莊子的防禦也方便許多。那炮灰在的方向,肯定也就是清軍進攻的方向了。

那些百姓哭哭啼啼地上前。跑到壕溝前,開始往下扔沙石。而石珍早已把莊子內幾十張獵弓都集中在這裏,對著那些百姓就是射箭。雖然獵弓的威力小。但那些百姓身上也沒有任何護具,所以這些百姓還是一個個地被射倒。

於是有些百姓就向著城牆上哭喊著求饒了。這也讓弓箭手們有些遲疑。可是在管齊國和石珍的一番厲喝下,那些弓箭手又繼續對著這些百姓射箭了。

不是管齊國、石珍他們心腸硬,因為這也是那些百姓咎由自取。為了防止清軍的驅民為先,各級官府早就三申五令,在發出《清野令》時,所有百姓都得就近入城。違者格殺勿論。

可是總有些百姓舍不得家中的瓶瓶罐罐,或者行事自由散漫,對官府的命令是置若妄聞。所以現在的他們,其實對大平朝來說已經是個死人了。因此,管齊國、石珍他們下令射殺,也不會有什麼心疼。

而且按照大平朝的發令。在戰後對鄉野間的掃蕩中。遇上這樣的零散百姓,照樣是格殺勿論。甚至哪一座城池被打破,逃離的軍民跑到鄰近的城池,也同樣會被斬殺,在戰後同樣會被去清剿。

而這就是要逼迫著任何人都是要拚殺到最後,把堅壁清野做到極致。因此,這些炮灰百姓也無非是早死晚死罷了。

很可笑的是,見到莊內的人毫不留情。清軍反而是心疼了。這樣的炮灰可是死一個少一個啊!清軍怎麼樣也得要省著點用。

於是一隊清軍的弓箭手,就在身邊盾牌手的掩護下。上前與城牆上對射。而清軍的弓硬,射手的射術也高,著實殺傷了十幾名莊子內的射手。於是護莊隊的射手也開始躲藏著射箭了,不過如此一來,莊子內弓箭的威脅也就被清軍壓製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