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主動進攻(1 / 2)

康正午在大帳內來回徘徊,他已經這樣走了大半個時辰了。當他剛感覺到有些累,猛地坐到了椅子上,卻立刻像是坐在一塊燒紅的鐵板上一樣,又一下子跳了起來。

接著,滿臉焦慮的康正午,就小聲地問自己的親兵隊長道:“小五回來了沒有?”

那親兵隊長滿臉苦澀地搖了搖頭,接著安慰道:“老爺!我已經派人到營外看著呢,五哥一回來,就立刻稟告老爺。不過現在韃子那裏沒什麼動靜,五哥的安全應該沒問題。”

“我不是要聽小五的安全。”康正午立刻發急了。接著,他麵對的自己的親兵隊長,蠕動了幾下嘴,卻發現自己無話好說,於是康正午就長歎了一口氣,重重地在椅子上坐下了。

康正午原是明軍的一名遊擊,手中也有三千多人馬。在崇禎十六年清軍入關的時候,康正午帶著自己的兵馬負責守禦一座州城。可是當清軍壓境,在攻打這座州城之前,送來了魯王的《清君側詔書》時,康正午就順水推舟地投降了清軍。

可是讓康正午萬分後悔的是,後來滿清並沒有在關內立住腳,康正午的部隊也被清軍裹挾到了關外,編入了漢軍旗。

到了關外,康正午一開始也死了心,反正是既來之則安之。雖說是大清國的三等民,但康正午作為漢軍旗的將領,他過得日子還算是不錯的。

但是隻過了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形勢就急轉直下。清軍開始集合大軍,要與新建立的大平朝決戰了。

對於建立大平朝的汝寧總兵吳世恭,康正午是相當陌生。所以在決戰前。康正午就認為,吳世恭的登基靠得是運氣。而他的部隊也最多比一般明軍強上一些,而且還強的有限。但是肯定不如大清國的雄兵的。

可是一交戰,康正午就看出不對了。這哪裏是不如清軍啊?那戰鬥力完全和清軍中的八旗兵是不分上下。尤其大平軍的火器相當凶猛,在遠程上,清軍完全就被大平軍壓製住了。尤其是清軍的十幾萬大軍,使出了渾身解數。卻不能衝破大平軍的包圍圈,這讓康正午對大平軍又是看高了一線。

而且康正午心裏明白:清軍此次是傾國之力出動了。而占有中原的大平朝,他們未來的部隊可以源源不斷地開到前線。物資供應也很充足,這就讓康正午有些擔心了。

如果僅僅是這樣,康正午可能還會得過且過。但是隨著戰鬥的進行,康正午發現了一個很詭異。或者說是一個很正常的地方。每次打仗。漢軍旗都衝殺在第一線。而在漢軍旗中,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和孔有德等人的三順王部隊還算是好的,最不妙的就是康正午這樣的雜牌漢軍。

戰鬥僅僅是進行了一個多月,康正午的兵力就減少到了二千人。而且是沒有休整、沒有補充。康正午甚至還親眼目睹了,有些傷亡過大的雜牌漢軍,他們的將領被免職,部隊也強行打散編入到其他部隊中。這就讓以軍維生的康正午難以忍受了。

反正已經投降了一次清軍,康正午的節操早已丟光。那麼再丟一次又如何呢?於是康正午一不做二不休,派出自己的侄子到大平軍中聯絡。想要再次反戈,投降大平朝。

可是今天康正午的侄子康五出去以後,卻遲遲未返回。這就讓康正午有些坐立不安了。他又是怕被清軍發覺,又是擔心大平軍不同意。一顆心是七上八下,怎麼樣也平靜不下來。

“大人!五少爺回來了。”一名親兵大呼小叫地衝進了大帳。

“小聲點!”親兵隊長走上前,對著這位手舞足蹈的親兵就是一腳。接著他們倆都滿麵笑容,看向了又從椅子上跳起來的康正午。

康正午也顧不得自己的失態了,他衝到大帳門口,拉開了簾布,看著康五小跑著進來。還沒等康五喘過氣,康正午就急切地問道:“談得怎麼樣?你快些說!”

親兵隊長立刻體貼地倒了一碗水,端了過來。康五一口把碗裏的水飲盡,接著對康正午說道:“三叔!我到了那裏,把您的話往那裏一說,可是他們死活不相信。怕吃詐降的虧,所以再拖了這麼長的時間。”

“後來呢?”康正午都把身子探過去了,緊抓住康五的衣襟問道。

“後來我好說歹說,他們才勉強答應。給的條件倒是不錯,無論帶過去多少人,您的職司不變,還給您一筆歸降費。可是……可是……”

“可是什麼啊?你這小兔崽子倒是快說啊?”康正午見到康五的大喘氣,恨不得一個耳光扇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