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1 / 3)

穹源元年:

大平軍相繼殲滅大順、大西和南明弘光朝,基本統一了全國,殘餘的抵抗勢力也隻限於西南一偶。

同年,大平軍收複山海關。

騎兵部隊重創親滿勤的幾大蒙古部落,獲得第一次蒙古戰役的勝利。

水師陸戰隊跨海遠征朝鮮,把朝鮮納入大平朝的藩國。而朝鮮是大平朝實行新藩國政策後,首個歸入大平朝的藩國,從此以後,大平朝的國土將分為行省、藩國和勢力範圍這三種類型。並且在十年以後,大平朝將逐漸的把朝鮮歸入到行省中,由朝廷直接管轄。

而從朝鮮掠奪的大量田地、林場、礦山、人口和濟州島的牧場,都將劃歸墾荒總商行下轄的東海墾荒商行管理和發賣。通過發賣,大平朝的財政緊張狀態就大大的緩解了。

而受到大平軍三麵圍攻的滿清,將走上垂死掙紮之路。

穹源二年:

在錦州戰役中,大平軍大破清軍,殲滅、俘虜清軍近五萬,大平軍兵臨盛京城下。

大平軍掃清西南抵抗餘孽,大平朝恢複在大陸上的大一統。

大平軍發動第二次蒙古戰役,大敗親滿清東蒙古聯軍。

大平朝施行銀本位製,發行銀元以及以銀子為儲備的紙幣。

在大平軍的武力威懾之下,澳門問題和平解決。澳門將與卡羅琳在葡萄牙的一個莊園封地交換,歸大平管轄。而大平朝將開放澳門、廣州、泉州、鬆江、天津等五港與西洋(其實就是葡萄牙)通商。

同年。鄭芝龍歸順大平。他將把所有的武裝海船、水手和造船工匠交由大平朝,以此來交換與日本、馬尼拉的三十年獨營通商權。不過這獨立通商權的五成收益將歸由大平朝廷和皇室。

得知鄭芝龍歸順,其長子鄭成功率部跨海作戰。驅逐荷蘭殖民者,據台灣島割據。

同年九月,起碼接受了一年軍事訓練的大平軍首批新兵三十二萬餘人編入現役,而服滿兵役期的老兵四萬餘人,也開始首次退役。

同年底,大平朝廷通過了《十年造艦綱要》,並首批撥付了三百萬銀元建造新艦。從此。大平朝踏上了瘋狂的海權擴張道路。

穹源三年:

這年春,增援上來的大平軍新軍連同盛京處的大平軍共三十七萬兵馬,團團地把盛京圍了個水泄不通。經過十個月的圍困戰。滿清向大平朝投降,大清國滅。隻有多爾袞率少量清軍向北突圍,不知所終。好奇之餘,吳世恭看了看被俘的大玉兒。被其相貌震驚得掩麵而走。於是更痛恨辮子戲。

通過沒收內地造反人員的財產、大力墾荒、恢複生產、發展工商業和休養生息。再加上東海墾荒商行發賣遼東滿清的大批土地,大平朝廷的財政欠款竟然全部還清。嚐到甜頭之後,大平朝的國策猛然變成了外向掠奪型。

大平軍發動了第三次蒙古戰役,基本控製了東蒙古漠南全境。歸降的蒙古首領為吳世恭上尊號“騰格裏汗”,東蒙古也基本納入大平朝管轄。

而大平朝也會在將來在關外聚集點建造城池,設立學堂和醫館,將要把滿族和蒙古族納入到華夏人之中。

而墾荒商行將從投降的滿族中招募了五千護衛,從投降的蒙古族中招募了一萬護衛。作為墾荒商行殖民擴張的武力。

同年秋,大平軍水師以及水師陸戰隊的攻台戰役打響。

同年冬。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犯邊,西部的大平軍奮起反擊,大平朝與西蒙古的長期戰爭打響了。

穹源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