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製定軍隊發展計劃(上)(1 / 2)

卸漕糧和軍隊上船,又花了整整兩天時間。到了第二天的黃昏,船隊才正式出發。這次按照吳世恭的要求,船隊是日夜兼程,基本上在沿途不做停留。確實,大夥兒都是歸心似箭了。

不過唐六的船隊再大,可擠上了四千多人,每個人在船上的空間肯定比較小的。可是這些人也都基本上沒有坐過船,所以就象吳世恭第一次離京時候的那些護衛一樣,都靠近船沿,津津有味地看著運河上和兩岸的風光。

在吳世恭自己的船艙內,瓊娘偷偷地通過窗戶看著那些兵丁的傻樣,“嘻嘻”笑著對吳世恭說道:“老爺,他們倒挺高興的。你看那群小孩都唱起山歌來啦。”

吳世恭走了過去,順著瓊娘的目光也看了看,笑著說道:“別看他們現在鬧得歡,過上一、兩天暈船了以後,他們可能哭都哭不出來。不過,現在你就讓老爺我高興高興吧。”

被吳世恭突然抱過去的瓊娘發出了一聲驚呼聲,接著她緊咬住自己的嘴唇,不讓自己再發出聲音來。瓊娘的胸脯急促地起伏著,眼色迷離,吐氣如芳,吳世恭看到瓊娘那誘人的模樣,手就伸進了她的裙子,順著大腿摸了上去……

吳世恭其實對自己兵丁的暈船早有準備,這幾天也購買了大量的暈船藥。而且這次坐船,吳世恭還讓周巡、赫飛等軍官分別帶隊,在運河兩旁也進行著騎兵掩護船隊的訓練。

吳世恭知道,在明朝的時候,通過船隊運兵是最經濟實惠的,速度也快,後勤保障也好,還很安全,所以是一種最常見的行軍方式。

可是在以前,吳世恭的軍隊沒有條件坐船訓練,有了這一次的機會,吳世恭就想讓兵丁們好好地訓練一下水上行軍。再說,吳世恭知道自己的兵丁大多數都是北方人,在船上暈船的很多,因此,讓他們多體驗一下嘔吐的感覺,在以後水上運兵以後,讓自己的兵丁更快地形成戰鬥力,也是很有益處的。

在船上休息了一天以後,吳世恭就把鄧啟帆請了過來,和鄧啟帆商議起了軍隊發展問題,在之後這十幾天,吳世恭分別向其他的軍官征詢意見,並且結合這次勤王的過程中,軍隊暴露出來的問題,吳世恭最終製定出一份今後幾年的軍隊發展計劃。

這次勤王,吳世恭感到軍隊出現的最大問題有兩處:一處就是後勤保障問題,尤其是軍隊的糧草供應問題;另一處就是行軍的速度問題。

吳世恭通過了這次勤王,已經徹底對明朝地方官府對軍隊的糧草供應失去了信心了。尤其是當自己的軍隊作為客軍,出了自己的駐地作戰的時候。

對此,吳世恭也沒有什麼好辦法,他也沒有這麼大的能力去改變明朝的那些規矩,更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隊就地搶掠,把自己的軍隊搞得象土匪一樣。

所以,吳世恭也隻能夠製定了一個很笨的死製度:隻要是自己的軍隊出征,那每位兵丁就一定要隨身攜帶十天的口糧,軍隊的大車也要同時運送整支軍隊需要的二十天的糧草。有了這一個月的糧食,那軍隊缺糧的問題也就基本上能夠解決了。對此,甚至犧牲一些軍隊的行軍速度也在所不惜。

至於行軍的速度,吳世恭就發現了有一對矛盾。因為軍隊每天花在紮營的時間相當長,所以留給軍隊行軍的時間就比較少了。雖然這次北上勤王,軍隊每天行軍二十裏的速度有吳世恭消極避戰的原因,但是就算是去除這個原因,吳世恭也發現自己的軍隊每天最多行軍四十裏路。

可是對於軍隊來說,修造堅固的營盤也是必不可少的。吳世恭在這次勤王的過程中,也品嚐到了軍隊有堅固營盤的好處。起碼有了堅固的營盤,自己兵丁在營盤中休息的時候,心態不會太緊張,也絕對不會發生什麼敵軍劫營和自己兵丁因為緊張而嘯營的事件。

因此,吳世恭除了決定在以後,除非是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絕對不離開自己的駐地,到外線去作戰以外,還做出了以下兩個決定:

一個就是組建自己的機動軍團。吳世恭準備這次回到河南以後,把自己的騎兵隊伍擴充到一千人。當然,騎兵的兵額可能有些缺少,吳世恭準備抽調一些表現好的兵丁,再加上在騎兵中養馬的那些少年軍戶,讓薛永利加緊訓練,這樣在半年以後,騎兵也就基本上形成戰鬥力了。

吳世恭還準備在機動軍團中組建一支機動千人隊。這支千人隊的步兵訓練,將組成一個標準的千人方陣。因為從來沒有訓練過這麼多人數的方陣的經驗,所以這個方陣的訓練計劃、兵器裝備和戰術等方麵的問題,吳世恭準備等到回河南以後,在訓練中逐步完善。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方陣裏,除了以前的火銃手和長槍手以外,吳世恭準備增加一個兵種,那就是大斧手。這大斧手將要在敵人的騎兵衝進方陣以後,和騎兵搏殺用的。這就解決了長槍手沒辦法和近身的敵人作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