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恭這又是被人記恨上了。不過現在記恨吳世恭的人也太多了一些了,連首輔周延儒也間接地記恨著吳世恭呢。所以吳世恭現在也是虱多不癢了。
仿佛老太爺也疲憊了,夜晚顯得特別的寂靜。這野外確實伸手不見五指,隻有遠處閃爍著星星點點的火把。
吳世恭一邊觀察著遠處,一邊喝著手中的肉湯。這滾燙的肉湯喝進肚子裏,幸福的感覺立刻從胃蔓延到身上每一個毛孔。
現在的吳世恭是隔著沙河與叛軍對峙著。在黃昏趕到沙河西岸以後,吳世恭幾次要通過水淺的地方涉水過河。這舉動造成叛軍一陣緊張。看到有這麼一支明軍這樣主動的進攻,叛軍也不知道是否有另外的明軍到達,因此,叛軍也就收攏了軍隊,他們隻是在沙河東岸留下了一些探查的探子以後,叛軍的主力回撤,見好就收了。
吳世恭那幾次過河的舉動當然是虛張聲勢。他就是要讓叛軍搞不清楚自己的目的。對於強行衝過沙河,在斷了後路的情況下,用自己的騎兵和叛軍主力硬拚的舉動,吳世恭當然沒有任何興趣。
不過吳世恭在渡河口,幾次與阻擊的叛軍隔岸用火銃互相射擊的舉動,因為吳世恭的火銃威力較強,反而給叛軍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而叛軍看到有這麼一支甲胃齊全的騎兵,火器的火力又這麼猛,戰鬥欲望又這麼強烈的明軍,他們也不敢怠慢,立刻主動收縮掩殺的軍隊,要探查清楚對岸這支明軍的情況再說。
吳世恭就是要叛軍花費時間來探查情況。他隻要拖延叛軍一個晚上,確切的說是半個晚上,在叛軍醒悟過來以前,率領著自己的騎兵和救援出來的明軍一同撤退。
在送別了總督劉宇烈以後,吳世恭在接下來的時間,又遇上並且盤問了幾支腿快的明軍潰兵。見到了潰敗的大隊明軍數量已經變少,吳世恭就立刻下令騎兵反向前進。
而這時候吳世恭的騎兵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一千二百多人了。軍隊的潰敗,並不代表在這些軍隊中就沒有勇敢的士兵。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主動救援落後的明軍,有一些勇猛的武官和兵丁,也加入到了吳世恭的騎兵中。
而當吳世恭到達沙河的時候,隻看到明軍的一片慘象。在沙河兩岸,落敗的明軍兵丁被叛軍象羔羊一般屠殺。
沙河東岸的明軍,吳世恭當然也沒有辦法去救援了。吳世恭隻好整隊救援逃到沙河西岸的明軍。
這時候過了沙河的叛軍人數並不多,而且也是以騎兵為主。他們主要是纏住那些明軍步兵的腳步,等待著叛軍主力的到來,消滅這些明軍。
而這時候整建製抵抗的明軍也隻有兩支了。一支人數是六百多人,一支人數是一千三百多人。
看到吳世恭的騎兵的到來,糾纏住那兩支明軍的叛軍騎兵也立刻拋棄了各自的對手,立刻彙合,準備先打敗吳世恭的騎兵,再收拾那些兩條腿的明軍步兵。
那支叛軍的騎兵也有一千五百多人,雙方排好隊列以後,二話不說,立刻相互發起了衝鋒。
雖然叛軍不怎麼敢與後金軍的騎兵作戰。但是他們對與明軍的騎兵作戰是有著心理優勢的。到底這些出身於東江鎮的叛軍也是來自遼東。他們也勉強也稱得上是關寧鐵騎。
可是讓叛軍沒想到的是,這次作戰卻完全是一邊倒,而且是兵敗如山倒。
吳世恭是把自己汝寧營的騎兵排在了陣前。一點兒也不保存自己的實力,就要一下子擊垮對麵的叛軍騎兵。
當雙方騎兵首排隊列接近以後,吳世恭的騎兵首先用火銃來了一個齊射。這種射擊當然也談不上什麼精度,射擊的目的也隻是要擾亂叛軍騎兵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