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磕頭的外國人(1 / 2)

吳世恭是接近吃晚飯的時候才回到自己的大營。河南軍所設立的營地離朱大典和高起潛所在的中軍有些遠,要穿越好幾支友軍的營盤。

離河南軍最近的,當然是劉澤清的山東軍了。一段時間不見,倆人見麵以後是相當親熱。劉澤清拉住吳世恭就要一起喝酒聊天。吳世恭也欣然答應,反正送這些登州城內的官宦人家又不急,還不如在這裏和劉澤清好好聊聊呢。

但是讓吳世恭大跌眼鏡的是,當劉澤清知道吳世恭是去送登州城內救出來的官宦人家的時候,立刻是拋下了吳世恭,禮數周全地殷勤接待了他們。

不過吳世恭看著劉澤清神色自若地在這些人之間交遊,忍不住感到自己有些反胃。並不是反感劉澤清的做法,而是對劉澤清那強悍的嗅覺和神經是深感佩服。

酒足飯飽以後,吳世恭又穿過幾座友軍的營盤,才姍姍來遲到達了朱大典和高起潛所在的中軍,來求見這倆位大人。

而這些天,朱大典和高起潛也正在犯愁呢。雖然圍剿孔有德的叛軍的戰鬥是很順利,但是現在陷入了長期的圍城戰,再加上他們從各自的關係中,得知了崇禎皇帝對花費軍餉太多而感到有些不滿意,因此,朱大典和高起潛總想著再給崇禎皇帝送上一些好消息,以安其心。

所以當朱大典和高起潛得知吳世恭把登州城內的官宦人家營救出來了以後,立刻是大喜過望,順帶著也對吳世恭轉變了一些看法,也有了一些好感。於是立刻傳吳世恭帶著那些人進入中軍帳來拜見。

倆位大人的養氣功夫果然不錯,他們在怪味的熏陶下也是神色自若。並且還有興趣詢問吳世恭營救的過程。

吳世恭當然不會坦白自己發明了曲線炮擊啦。他開始滿嘴跑火車了,說什麼:往登州城內射入宣傳單。之後叛賊攝於王師之威,感於教化之功,痛哭流涕地哭著喊著要把這些官宦人家送給吳世恭了。

對於吳世恭的吹牛,朱大典和高起潛當然是心知肚明。不過他們根本沒有拆穿。為什麼呢?那是因為這不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嗎?利用教化使得叛軍示弱。這要故事性有故事性,要趣味性有趣味性,這樣的奏章上去,崇禎皇帝一定會很滿意的。

當然,朱大典和高起潛也不會認為朝中無人會看穿這一點。不過,誰會這麼不識趣去打攪了崇禎皇帝的興致,撕了他身上那皇帝的新裝啊?

再說。這些官宦人家確實也救了出來,這結果也都是明明白白的嘛!至於崇禎皇帝以後會不會發現,反正這些都是眼前這個傻都司稟告的,朱大典和高起潛隻是如實上傳,如果有什麼怪罪就讓這個傻都司自己去承擔吧。

所以朱大典和高起潛看著吳世恭是更順眼了。他們剛想為吳世恭記功,可沒想到這個傻都司卻在中軍帳中真的犯傻撒潑起來了。

吳世恭當然是要故意這樣表演的。要不然他完全可以派人把這些官宦人家送到中軍。何必要自己跑一趟呢?

吳世恭撒潑的重點就是哭窮。而且是當著那些進入中軍帳的登州城長者哭窮。反正吳世恭是一切都要,要大車、要騾馬、要糧草、要火藥……甚至吳世恭還提出了要紙張。做了宣傳單以後,吳世恭才知道明朝的紙張也是夠貴的。

在到了登州城南麵以後,因為朱大典和高起潛的不待見,河南軍的供給隻是維持在一個最低的水平。

不過吳世恭並不怕倆位主帥卡脖子,他有朱大典的手令呢。所以這些天。附近的一些州縣被河南軍派出去的征糧隊搞得是雞飛狗跳。而且吳世恭也不害怕朱大典收回手令,最多到時候告訴朱大典:那張手令被吳世恭當做手紙用掉了。反正是一件死無對證的事。

吳世恭的撒潑讓朱大典和高起潛的麵子是蕩然無存了。到底中軍帳內還有登州城那三位長者呢,但是也不可能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吳世恭,畢竟吳世恭是這些長者的救命恩人。所以朱大典和高起潛隻好尷尬地看著吳世恭的表演。

而吳世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的表演更是揮灑自如了。不過當他口沫亂飛胡說了一陣以後。向那三位長者行禮道:“請各位鄉老為學生評評這個理啊!”所有中軍帳中的人差一點全部暈倒。

朱大典難以置信地問吳世恭道:“吳都司也有功名?”

吳世恭得意地一回禮答道:“學生正是順天府秀才!”吳世恭在這時候當然要扯上自己讀書人的身份啦。因為在明朝,讀書人之間還是可以講講道理的。但是讀書人對武官卻可以不講道理。萬一朱大典和高起潛火起,不顧麵子就動用暴力把吳世恭趕出中軍,吳世恭也沒處去喊冤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