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化仇為友(1 / 2)

六月十二日,吳世恭率領著主力六千五百人,加上八千多商行護衛離開葉縣趕往汝州。在進入汝州以後,缺驚訝地發現汝州相當“幹淨”。路上無什麼行人,道路兩旁也沒有勞作的農夫。可是還沒等吳世恭發出心中的疑問,在汝州的一位“老朋友”就來迎接吳世恭了。那人正是被吳世恭拳腳問候過的燕兢燕同知。

此次吳世恭出征持有河南巡撫衙門下發的讓沿途官府供給糧草的公文,而汝寧軍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補給點就是汝州城。

因為之後汝寧軍將高速運動,沿途的縣城又是長年被流竄的亂匪所圍困,縣城內的存糧並不多,所以汝寧軍將在汝州城把此次平靖的糧草補給大部。

而燕兢的態度倒挺好,不等汝寧軍開到汝州城,他就趕到汝州邊境送糧上門了。可是送來的糧草才是原定補給的三、四成,這怎麼不讓吳世恭大發雷霆呢?

於是吳世恭在營門口一清點完糧草的數量,就立刻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燕兢了:“怎麼回事?你們餘知州是怎麼辦事的?延誤了軍機,他擔待得起嗎?”

燕兢知道吳世恭向來跋扈,也知道吳世恭與知州餘子璉有著私怨,可是當聽到吳世恭象訓斥灰孫子一樣訓斥自己時,他還是有些受不了。於是燕兢就頂嘴道:“我們知州大人很忙,沒功夫管這糧草的事,汝州城內也隻湊的出這些糧草了,還望吳副將擔待一二!”

燕兢的心中也有怨氣呢。本來老的汝州知州離任,應該是燕兢順理成章地提拔到知州的位置,沒想到餘子璉橫空出現,半路把這個位置搶到手。甚至把原先官銜比餘子璉還高的燕兢都壓在了身下。

而且自己上次被吳世恭毆打,朝廷非但沒懲罰,反而提拔其為副將,這分明就是犧牲了自己嘛。而這次餘子璉又派遣自己送這不足額的糧草,分明就是一件討罵的差事,這怎麼會讓燕兢樂意呢?所以麵對吳世恭的訓斥,燕兢也忍不住頂撞了起來。

可是頂撞過後,燕兢又有些緊張,他上次所受的皮肉之苦可還記著呢,他生怕吳世恭再次發瘋。再把自己揍一頓,那自己可又找不到地方說理去了。

沒想到吳世恭聽到了燕兢的頂撞,在驚訝地看了燕兢幾眼以後,接著微笑著說道:“老友來訪,本官確實有些怠慢了。本官這裏有禮了。還請同知大人入帳,小歇一下再說。”

這態度的驟然轉變。倒讓燕兢有些摸不到頭腦了。難道這個武夫要把自己騙進大帳狠揍一頓啊?燕兢頓時有些不寒而栗了。他遲疑著就是不敢挪動腳步。生怕自己再次進入虎穴。

“怎麼啦?”吳世恭走了幾步,看到燕兢沒跟上,不禁有些不耐煩了,“難道本官的大營是龍山虎穴啊?燕同知有什麼好怕的啊?”

燕兢心想道:“你那大營還真是龍山虎穴呢。”可是在大庭廣眾中又不能夠顯出自己的膽怯,於是他心一橫,挺著胸跟著吳世恭入大營了。那氣勢真是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味道啊!

可一進大帳。還沒等吳世恭邀請他入座,燕兢就立刻躬身行了一個大禮,接著哀求道:“吳將軍啊!非下官怠慢大軍,真是知州大人所為。扣克大軍糧草。望吳將軍明鑒啊!”

反正在私底下,怎麼樣做都不怕丟麵子,所以燕兢也就能屈能伸了,連稱呼吳世恭也是“將軍”聲不離口了。

吳世恭倒被燕兢那前恭後屈的模樣搞得一愣,接著他就立刻回味過來為何如此,於是立刻笑著安慰道:“燕同知!是否有所誤會?本官就是想與你聊上幾句,非有他意!”

燕兢也感到自己有些失態,於是掩飾地一笑,說道:“非也!非也!不常入軍營,難免心中忐忑,失態了。”

吳世恭之所以把燕兢邀請進大帳,不是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大度,他也沒功夫來做這表麵功夫,而是他剛才聽到了燕兢語氣中與餘子璉有所不和,所以就想通過燕兢了解餘子璉和汝州的情況。

其實吳世恭也就是例行了解一下。沒想到這次了解卻讓他大吃一驚。

餘子璉也就到汝州三個多月的時間,可是他下車伊始,卻馬不停蹄地立刻進行了全麵學習汝寧軍的工作。

其實餘子璉在寧陵縣雖然被吳世恭看的死死的,但卻一直仔細地觀察著吳世恭的一舉一動。一開始當然是想找出吳世恭的紕漏來報複,可是隨著觀察得深入,他卻逐漸地看出了些味道。

吳世恭所做的點點滴滴,在餘子璉的仔細琢磨下,發現做的是很有章法,有些還給餘子璉以很大的啟發。當然,在寧陵縣的汝寧軍也不怎麼避讓餘子璉這位知縣,所以無論是理政,還是練兵,汝寧軍有很多地方都被餘子璉學到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