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陷入絕境(1 / 2)

因為沒想到汝寧軍平靖行動進行得這麼快,所以去汝寧軍那裏報信的快馬倒和汝寧軍走岔了,而吳世恭首先等到的就是餘子璉派往汝州城求援的信使。

那位信使肯定是餘子璉的心腹,所以他倒把汝州軍的情況交待得十分清楚。千言萬語也就是一句話:讓吳世恭快些去救他家的餘老爺吧!

於是吳世恭立刻趕往城外的大營準備出發,並且同時召集了所有的軍官,商議該如何救援餘子璉的汝州軍。從那位信使那裏得知,汝州軍離汝州城有三天的路程,如果不顧一切急行軍的話,汝寧軍也能夠在兩天內趕到。

最簡單的路線當然是沿著最近的路線走了。但是這條路比較險峻,沿途峽穀、河流和樹林眾多。如果汝寧軍不派出探子仔細探查清楚,很可能落入農民軍的埋伏而造成很大的損失。但是,如果小心翼翼地探查清楚再前進,那麼趕路的時間將會拖延得很長,可能會救援不及。

而另一條路就是繞道走了。這條路比較平坦,應該是沒有什麼危險,就是道上有農民軍阻截,汝寧軍也可以憑著強大的火力直接衝去攔截。唯一的缺點就是路程比較長,起碼要走上五天時間。

不過走第二條道也有一個好處:如果圍著汝州軍的農民軍不及時後撤的話,汝寧軍將可以從南部兜住這股農民軍。並且將其往北趕,趕向洛陽城的方向。

而洛陽城可是駐有明軍重兵的,就是到時候餘子璉的汝州軍不幸被全部吃掉,憑著汝寧軍和洛陽城內的明軍也可以把這股農民軍給打殘。

說到底,汝寧軍並不關心汝州軍的死活,他們關心的還是汝寧軍的利益和軍功。

因此。商議的那些軍官都傾向於走第二條路。雖然從來沒有公開議論過,可是這些軍官也全部知道吳世恭和餘子璉的私怨。再加上本來汝州就已經被原巡撫玄默默認為汝寧軍的勢力範圍了,可現在卻突然出了這麼一支汝州軍,怎麼樣也一山容不下二虎吧!因此,這些軍官都認為:最好能夠借著農民軍的手,消滅或者損耗掉這支汝州軍。

可是這想法提出以後,吳世恭卻猶豫了。因為吳世恭已經知道,餘子璉在匆忙間收集的水最多能夠用三天。如果汝寧軍繞遠道的話,那就不是去救援了,而是去給餘子璉和汝州軍送終去了。

雖然在內心裏。對餘子璉的倒黴,吳世恭還是感到一陣快意的,但是他還是不能夠把餘子璉送上絕路。再怎麼說,餘子璉的汝州軍和吳世恭的汝寧軍都是官軍,他們的大目標都是消滅農民軍。與這相比。那自己的私怨和兩軍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再重要了。

還有,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餘子璉的汝州軍總是為了保護平靖的汝寧軍。而把自己送入險地的。如果這時候的汝寧軍不去相救,那種背信棄義也就太惡心了一點。而吳世恭也絕對做不出這麼下作的事。

於是在考慮了一陣後,吳世恭就下令道:“全軍急行軍直線救援餘知州。再加派探子、多走夜路,盡量躲開陝匪的埋伏。諸位!在三天內一定要救出餘知州。”

“諾!”既然吳世恭命令了,眾位軍官也就立刻領命。

吳世恭也隻能夠用汝寧軍擅長的夜行軍,來盡量避開農民軍的埋伏了。

“諸位!本官帶爾等征戰廝殺。可虧待爾否?爾都為大明良民,可想過家中老小否?可恨叛賊,出賣袍澤,使我等被困此地。可我等真未生路?”

餘子璉站在一輛大車的車廂頂,向著汝州軍的將士發表著演講:“本官原是以己為餌,引住賊軍,待王師四麵來援,全剿之。可那目光短淺者意外投賊,引得軍中大亂,幸得眾位勇士用命,保住我等殘命。可真無路?非也!告訴諸位,援軍明日就到!明日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