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湖廣攻略(1 / 2)

在汝寧府西南泌陽縣和桐柏縣之間,汝寧軍的一萬四千多人馬躲藏在一個群山圍繞的小山穀中。在這裏,本來就有汝寧軍的一個作為堡壘的莊子,可是集中了這麼多兵馬,莊子內已經駐紮不下,隻能夠圍繞著莊子紮下了密密麻麻的營盤。

由於這次的軍事行動完全需要保密,汝寧軍從本部大營調集到這裏就花費了一個多月。不僅是分批行軍,而且嚴格地執行著夜行軍,一到白天,汝寧軍的部隊就躲藏到沿途作為兵站的莊子裏。

而這次汝寧軍出動了教導軍團、騎兵軍團和輜重軍團,還有炮兵團的一個營。為了防止本部兵馬的調動被外人發現,一批童子營的孩子身穿軍服,天天騎著駑馬從汝寧府城的遠處呼嘯而過,而留在大營的炮兵團也天天進行著密集的火炮發射,給予外人一種全軍在營的假象。

更為了保密,吳世恭連親兵統領陶辛和大部分的親兵都沒帶上,他隻帶了全大山率領的三百親兵趕到了這裏。所以直到開戰前,汝寧府的那些文官才知道吳世恭已經離開了大營。

由於汝寧軍的一貫表現,所以在農民軍中形成一種錯覺。那就是隻要不靠近汝寧軍的控製區,隻要不進犯信陽——武昌這一線,汝寧軍就不會主動來攻的。

不僅是農民軍,連明軍也有這樣的錯覺。總督盧象升幾次來函,要求吳世恭的汝寧軍入湖廣支援作戰,都被吳世恭用“未得巡撫李仙鳳的命令!”為由推托了。

可所有人都不知道,汝寧軍隻是在等待機會,等待一個可以飽餐一頓的機會。

進入崇禎九年以後,整個中、北部地區又是一片大旱。雖然這些年汝寧軍修建了很多水利溝渠。但今年大幅度的減產卻已經是肯定的了。

汝寧軍本身倒並不怎麼怕大旱,因為在吳世恭的病態堅持下,自己的糧食儲備是足夠了。可是大旱對戰局的影響卻是相當巨大。

一方麵農民軍急著要搶糧,另一方麵,大批無糧的難民加入到了農民軍的行列中。反正對農民軍都是好事。

所以,現在的農民軍就一直在天下糧倉——湖廣地區盤旋著。而恰好此時湖廣也存儲著大批糧食,準備通過水路北運,供應京城及邊關各處。

因此,自三月以來,明軍與農民軍是激戰連連。而在每次正麵交戰中,明軍總是占到了上風。可是隨著戰局的進行,首先是餘子璉的汝州軍退出了戰場。

倒不是汝州軍的戰鬥力不行,現在的汝州軍,已經在明軍和農民軍中。闖出了一個“拚命三郎”的名聲,沒有什麼農民軍敢於和汝州軍正麵硬拚。之所以退出戰場。主要是因為汝州軍的後勤供應不上了。

在湖廣作戰的四支明軍中。因為盧象升兼任著湖廣巡撫,所以天雄軍的糧草供應肯定是沒有什麼問題。而祖寬的遼軍和左良玉部,因為他們都是客軍,所以對待湖廣百姓就窮凶極惡了,在屠刀的威脅之下,他們也吃得肚皮滾圓。

而餘子璉的汝州軍就不行了。到底餘子璉是位文官。做事還有些規矩,所以他對湖廣百姓就有些下不去手,再加上他並不歸屬了總督盧象升指揮,因此在供應上總被盧象升刁難一二。所以到了最後。餘子璉就有些吃不消了,他把汝州軍撤回到南陽府的鄧州附近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