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恭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要送給阮大铖萬畝土地。當然,如果阮大铖想要接著購買債券,也可以去證交所購買,吳世恭也不會反對。
吳世恭的潛台詞很清晰:我們汝寧軍需要你阮大铖投靠,看中你的名聲,所以想招攬你。招攬的手段也很簡單,就是用重金砸,不僅是千金買馬骨了,而是萬金、幾萬金,就是一定要把阮大铖拿下。當然,阮大铖也可以拒絕,不過一旦拒絕,他和汝寧軍也就沒什麼將來了。
發展到了現在,汝寧軍也不可能再韜光養晦了,要不然反而是弄巧成拙,因為解釋不通為何會打敗入關的清軍。既然是這樣,汝寧軍就要揚名了,以自己的名聲來吸引住天下的人才和錢財,而最常見的方法,無疑就是要有名士來投。
而阮大铖,無論他的士林中名聲是如何不堪,但他肯定是名聞天下的,人脈關係也很廣。對於吳世恭來說,其實這些就夠了,他根本不會去管阮大铖的名聲如何。
而且吳世恭也有自己的驕傲。他根本不會象演義話本中所描述的一樣,為了得到名士,做些什麼三顧茅廬、或者放低身段的態度。如果是這樣求來的名士,又該怎麼樣安排他們在汝寧軍的位置呢?放得太高,又該怎麼樣安撫一直跟隨著吳世恭的老人馬呢?
再說,吳世恭培養自己的文官體係也有七、八年了,有了一定的人員儲備,也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文官係統。多了些名士固然好,可沒名士也不影響什麼,因此,吳世恭又何必去遷就阮大铖呢?
所以在今天的交談中。吳世恭雖然話語客氣,但內容很現實,說的意思就是:我給你阮大铖好處,你阮大铖就把你的名聲使用權賣給汝寧軍。至於阮大铖願不願意留在汝寧輔佐吳世恭,願不願意為汝寧軍做事,那就隨他的心意。當然,不排除輔佐愉快以後,吳世恭把阮大铖引入汝寧軍的核心圈。
阮大铖當然聽明白了吳世恭話中的意思。說實話,他有些失望。在阮大铖與吳世恭見麵之前,他還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身份一拿出,吳世恭將會百般折腰、禮數恭敬。可沒想到吳世恭把這此見麵變成了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這讓阮大铖的心裏很有些不舒服。
雖然吳世恭給予阮大铖的利益相當多,可是阮家也是江南的豪富之家,錢財並不缺。吸引阮大铖的隻有做官,做大官。所以這樣的結果並沒有達到阮大铖的心理目標。所幸的是。阮大铖也不是一個有骨氣、講原則的人,他也不會因為吳世恭的這種態度而拂袖而去。所以到了最後,倆人的會談還是在友好和諧的氣氛中結束了。
等到阮大铖一離開,一直待在後麵聽著交談的鄧啟帆就來到客廳,他笑著對吳世恭開玩笑道:“長敬!你這樣對圓海先生可有些不恭,沒做到禮賢下士。”
吳世恭毫不在意地擺擺手。笑道:“現在的汝寧軍可不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之處,也該有我們的底氣了。天下人求著我們汝寧軍的甚多,而我們汝寧軍可沒什麼要求著他們,就是江南士子照樣不例外。圓海先生能想通最好。想不通?還有他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