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劈啪啪——!”
唐通部的火銃和弓箭也像是炒豆般響起。不斷地有家丁從馬上掉落。可是那些騎在馬上的家丁是毫不停頓,瞬間就殺到了唐通部中軍麵前。
“轟轟轟——!”
幾發霰彈打響了,幾十名關寧鐵騎的家丁立刻被撕得粉碎。可是餘下的那些家丁腳後跟都用力一夾,把馬刺狠狠地刺入到戰馬的腹部,趁著戰馬吃疼往前竄的那股勁,狠力地把手中的三眼火銃向前砸去。
因為被連續射擊了三輪,站在前麵的那些炮灰早就鬆動了陣形,更不用說組成完整的槍花陣了。所以關寧鐵騎的家丁就一下子竄入了唐通軍的陣列之中。而三眼火銃的飛舞,使得被砸到的那些士兵是鮮血和腦漿飛濺,那慘烈場景對於視覺的衝擊程度,就遠遠的超過了騎矛捅入的效果。於是唐通軍前排的陣形立刻是潰散了。
後麵幾排的關寧鐵騎家丁是接連衝入,像一把把大錘般狠命地敲擊著唐通軍的中軍。就在轉瞬間,那崩潰就蔓延開來。而關寧鐵騎的輕騎兵在這時候也殺了過來,後麵緊跟著近兩萬高喊殺了的步卒。
就是交鋒的一瞬間,兩軍勝負已分。見苗頭不對,唐通毫不猶豫地調轉馬頭就跑,他的親兵和家丁也是同樣跟隨逃跑,場麵頓時就變成了一邊倒。
……
八月初一日,李自成率領大順軍主力趕到,不過他對唐通的戰敗卻是不以為然,甚至設宴給唐通壓驚,並好言勸慰唐通等戰敗將領。
對於李自成來說,二萬兵馬敗於關寧鐵騎的四萬多兵馬。這本身就是意料之中的事。再加上關寧鐵騎也不敢肆意追殺,造成了唐通最後收攏了潰兵一萬多,並沒有造成難以忍受的損失,所以這時候的李自成也就表現出了超於常人的大度,畢竟他還要示恩於唐通這些投誠的明軍將領。
還有,李自成也通過了唐通軍的試探,證明了清軍是在做著壁上觀的。這也讓李自成少了些兩麵為敵的顧慮,所以李自成認為:唐通軍的損失是值得的,是合算的。反正那些都是投誠的明軍,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
因此。李自成非但沒有治罪唐通這些敗將,反而交給了唐通五萬兵馬,讓其至大鍾莊附近監視清軍的行動,防備清軍的突然襲擊。當然,這支偏師雖然在名義上是由唐通指揮的。但實際上卻是由副帥謝君友指揮著大部分的大順軍。而其餘大順軍的部隊,就氣勢洶洶地向著玉田縣壓了過去。
相當奇怪的是。李自成他們對於將要來到的大戰都是相當興奮。他們都迫不及待地準備與關寧鐵騎展開殊死搏殺。
在整個大明朝,陝北的三邊軍一直是雄冠天下的首號強軍,而這也是出身於三邊軍的,李自成等大順軍將領的驕傲。可是到了明末,隨著遼東李成梁的遼東鐵騎異軍突起,那首號強軍的名聲已經逐漸被遼東鐵騎給奪了過去。
所以李自成等人一直很不服氣。他一直想要碰一碰這聞名天下的關寧鐵騎。因此,如果這次大戰大順軍贏得是幹淨利落的話,那大順軍就是名符其實的首號強軍。
還有一點也很奇怪,在李自成和吳三桂這些人的眼中。他們都認為自己的部隊是強於吳世恭的汝寧軍的。這也是因為汝寧軍出身不好,是內地部隊而不是邊軍,但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汝寧軍——太富裕了。
在李自成和吳三桂他們看來:汝寧軍的戰鬥力應該是差上他們邊軍一籌的。隻是因為有錢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和精良的盔甲兵器,才使得汝寧軍的戰鬥力能與邊軍持平。
可就在大順軍積極備戰之時,李自成卻意外地遇上了山海關士紳、儒生李友鬆等六人組成的使者團。而這些使者都是吳三桂派出的,他們帶著降書和犒勞品迎候李自成大軍,表示投降之意。其實這是吳三桂想要拖延時日,等待清軍的到來。
與此同時,吳三桂再次派出使者,疾馳到清軍營中,要求清軍遵守承諾,快些來彙合,聯合與大順軍進行作戰。
而在此封求援信中,表現了吳三桂對聯清擊順這一重大問題的基本立場。在此信中,吳三桂屢稱明朝為“我國”、“我朝”,稱滿清為“北朝”。也就是說,吳三桂是以明朝臣子的身份向滿清求援,請兵之目的是“滅流寇”,並使明朝得以“中興”,而不是讓清入主中原。
但吳三桂也做出了一定的讓步,答應清軍在消滅農民軍之後,將以“子女玉帛”和部分土地作為對滿清出兵的酬謝和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