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吊炸天的,具有曆史性意義的,可以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模式的發明,居然是由不跟他們同種同族,不跟他們同種文化,不跟他們同樣信仰的大漢國人發明的……
這最近的兩三百年以來,西方,米國,不一直是世界文明的中心麼?
最新科技,能改變生產力偉大機器,不都是米國或者西方人發明的麼?
怎麼這次變成大漢國的人發明了?
這個搞法,那盎格魯-撒克遜人,還有啥優越感?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果這個東西,一旦得到大規模地生產,將成本降到老百姓們都可以接受的程度,那米國的金融霸權,會立即被打破。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米國憑借著全世界最強的軍事實力,最強的工業能力,最強的生產能力,一舉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
(毛子國聯邦成為超級大國,還要再過幾年後。)
然後再二戰即將勝利之時,西方發達的幾個國家,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化,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全球大分工,全球大貿易。
急需一種全球通用的貨幣。
(在此之前,國家與國家之間,則是用黃金進行全球貿易的。)
當時,米國前財政部助理部長哈裏·懷特,憑借戰後美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三黃金儲備,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大國地位。
力主將美刀定位成國際通用貨幣,成立了布雷頓森林金融體係。
布雷頓森林體係,直接將美刀和黃金掛鉤,用法律的形式,規定1美刀可以兌換大約0.88克黃金。
各國的政府央行,隻要拿到美刀,可以隨時找米國的中央銀行,兌換成黃金。
所以美刀也稱美金,這並不是沒有道理滴……
但是,這套體係運營了幾十年後,米國人發現,這不對勁呀?
怎麼不對勁?
因為米國人發現,自己央行裏的金庫裏麵的黃金,越來越少了……
其實這也不奇怪,因為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需要的米刀越來越多。
米刀,用紙印出來的,當然理論上,可以無限度印鈔。
但是,黃金的總儲量,和每年的開采量,總是有限度的。
因為米刀隨時可以兌換成黃金,所以這些個精明的各國央行政府們,拿著米刀後,基本上不留夜,立馬就換成了黃金。
道理很簡單呀,雖然米刀可以兌換成黃金,但黃金畢竟總量有限。
每年開采的數量,遠遠跟不上商品生產的數量,所以黃金是增值的。
但是,美刀畢竟是用紙印出來的,雖然有政府背書,而且還規定,可以兌換成黃金,但美刀畢竟還不是黃金實物。
而且,隨著國際貿易的越來越發展,商品經濟越來越發達,如果印出來的美刀數量太少,美刀現金不但保值,而且增值……
那就會走向反麵,出現通貨緊縮的。
而通貨緊縮,有時候比通貨膨脹更要命,對經濟傷害更大。
打比方說,我手上有100美刀,在今年能買半噸大米,但由於我的美刀越來越值錢,明年可以買到1噸大米。
那我手上的美刀,能不用就盡量不用,不是要來救命我就不用,因為無論我拿手上的美刀去投資任何生意,還不如我摟著現金睡覺來的收益更大。
這樣的話,誰會去投資呢?誰又會去消費呢?
那經濟不停滯了麼?誰還生產商品,消費商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