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許毅聊完後,心裏安穩踏實了很多,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莫名其妙的萌生出很多情緒,許毅本是個大大咧咧的人,但是自從和我在一起,心思也變得細膩了很多。今早許毅出門後,手機裏就收到了許毅的小作文。
......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
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裏。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若懂我,該有多好》
這一個短句是以前在網上流行了好一陣的句子。記得尤其是最後一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尤其火熱。很多朋友把扣扣簽名改成了這個句子,也會有不少人發說說。感慨自己少一知己。不可否認這句話直擊人們的內心。直擊人們渴望被人懂,渴望被人理解的強大願念。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行者,以前聽過很多描述孤獨的話。最多的是“有些路你隻能一個人走”更加讓人覺得知己難求。不然也不會發出“人生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類似的感慨。足以可見人們對知己的渴望。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雖然有些路需要一個人走。但這時如若身邊有一個懂你的人,鼓勵你,支持你,想必這段路要好走的多。很多人放棄了,不僅是敗給了困難與挫折,相信也有很多人敗給了孤獨。
很多時候我也是,可能有時有些顧影自憐,渴望被人懂,發了瘋的一樣想要尋得一知己。很幸運的是,我尋到了知己。即使這樣,有時候,更懂你的那個還是你自己。沒有誰能成為誰肚子裏的蛔蟲。懂得你的一切。你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他都明了。這樣的感情,這樣的人誰都渴望。但是更多的時候,你身邊會有一個願意懂你的人,但始終沒有完全懂你的人。那個人也會有會錯意的時候。這時候你會笑著說“還有沒有默契了”殊不知他無法完全懂你。你可能始終在尋找知己的路上。
今天,我看了叢的《原來,懂比愛重要》的第一章,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摘抄一下“最初那個呼喊:你若懂我,該有多好。的人,不過是個躲在角落裏索取的人。與其這樣,不如走到陽光裏去,做個付出者,照亮角落裏的人,那麼你就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這是第一章的開篇,他寫下的句子。其實在生活中“我若懂你,該有多好”遠比“你若懂我,該有多好”要來的美妙多了。這就像愛人一樣。沒有誰在愛人的時候不渴望被愛。沒有誰在了解對方的時候不渴望被懂。
但是誰來做那個先付出的人呢,我們每個人渴望被懂源自於我們內心的匱乏。源自於我們對於絕對的積極關注的渴望。大多數人都是一樣的。所以大家都在原地渴望被懂。有些時候,我們付出了一些,馬上就要求回報。“我為你付出了這麼多,這麼努力的去理解你,為什麼你就不能理解理解我呢?”我們的懂慢慢變成了索取。我們回到了原地,我們索要愛,索要關注,索要被懂得,索要安全感與滿足感。其實這都源於我們沒有安下心來把自己填滿。當我們安下心來把自己填滿時,再去懂對方,把對方填滿。當對方感受到了愛與關注時,心會慢慢修複,敞開。當對方也被填滿時,就會反哺於你。這才是真正的愛:杯滿自溢。在任何的親密關係中都是如此。
記得以前和一朋友聊天,聊起來這方麵的話題,我說:其實隻是缺少一個懂的人。她反過來對我說:其實每個人都少一個懂的人。當時覺得心裏一震,是呀,每個人都少一個懂的人,與其在原地等待那個人來懂你,為什麼不主動走進,去懂他?
當我們慢慢懂自己,把自己填滿的時候會發現付出愛比想象中快樂。當我們慢慢把對方填滿,懂對方時,對方也會反過來愛你,懂你,把你填的更滿。
我願意把你填滿,小騙子,我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
.....
許毅本不善言辭,看到他為了我一大早編輯了這麼多,說不感動是假的,我也在懷疑自己。是否自己過於矯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