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導遊解說土樓的建築方式是出於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種自衛式的居住樣式。
在當時外有倭寇入侵,內有連年內戰的情勢之下,客家人舉族遷移不遠千裏來到他鄉,選擇了這種既有利於家族團聚,又能防禦戰爭的建築方式。
他們在一幢土樓裏形成一個獨立的社會,共存共榮,共亡共辱。所以禦外凝內大概是土樓最恰當的歸納。所以客家人也是最團結的!
圓樓是當地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一般它以一個圓心出發,依照不同的半徑,一層層向外擴展開,裏麵是最矮的依次逐漸增高!環環相套,非常壯觀。
其最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也方便大家抵禦外敵。整個土樓房間大小一致,麵積約十平方米左右,使用共同的樓梯,各家幾乎無秘密可言。
這些土樓結構有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製,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
上堂居於最裏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台、門廊、簷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與“奇跡”。
中午公司組織大家體驗了一下這邊的客家菜。客家菜主要流行廣東的梅州、江西的贛州、廣西的賀州、台灣的新竹等地。
而客家菜肴風味的形成跟當地的客家民係的形成是分不開的,客家菜保留著中原傳統的生活習俗特色。
但要說傳統的客家招牌菜肯定有: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盆菜、豬肚雞、梅菜扣肉、三杯鴨等。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鹹、醬油味重”。
第一天吃大家還感覺挺新鮮,但畢竟不是本地人,大多都感覺和重慶四川一帶的太鹹了!麻辣味太淡了,幾乎都沒有麻辣味!
唐朝和阿熊在遊玩客家人土樓時,唐朝明顯告知了好幾個客家修真者!
他們修為大多都是聚氣期,由於唐朝一直在壓縮了修為。而阿熊又是體修。反正這些客家修真者沒發現他們。其中修為最高的竟然是他們的頭人或者說是族長!修為有聚氣後期修為!
唐朝觀察他們,發現這竟然是一種家族勢力!和門派傳承有一點不同,他們隻招收族內有靈根的人進行傳授道法!
而門派則是隻要你資質好,對門派有一定的忠誠度就行。比較起來家族的凝聚力和忠誠度要比門派更強!但門派整體實力要比家族強,更容易生存!
在土樓旁邊就是一個老式的私塾,教書的竟然是一位七十多歲的大爺!修為竟然有聚氣後期,而教室裏隻有十來個小孩。唐朝感知了一下。竟然全都有靈根。這就厲害了!
這大爺見唐朝和阿熊站門口觀看,也見怪不怪。他上的隻是普通的道經,和一些簡單的修真常識,大多遊客都聽不懂,都以為是老頭陪這些小孩玩鬧。
幾乎大多遊客隻是看一眼就離開,他們更多的是對那些土樓感興趣!
唐朝和阿熊對老人行了一禮後,竟然坐在後排仔細聽老頭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