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在這種環境,在人心和人性麵前,正義是最不現實的口號,也是不存在的目標,嚴刑峻法才是實際投資,嚴刑峻法是明確人性紅線,確定發展方向,以及祛除不必要的節外生枝包括非明確性行為,並不要求信仰確信,政治紅線,以及宗教問題,問題需要暴露才能逐步解決……”
“我們能夠提供糧食,醫藥,住房以及衣物庫存,還有外部環境的絕對穩定,其中包括地域內轄區沒有戰亂,饑荒,地外沒有其餘文明的威脅以及影響,讓他們需要的,就是不斷謀求發展以獲得生存實力,發展不限於物理以及精神,但是,會區別於已經嚐試的概率……”
“人心是切入點,它展開了環境以及其餘外部因素的影響,人類更像是被圈養的,受到了許多因素的直接的且不可控的或者說難控的影響,但是,人類可以奔跑,不代表可以擺脫,或者說自由的局限性,人類永遠需要記住,自由永遠是絕對是靈魂深處的奢望,而不是渴望,不必要的遐想隻會葬送所謂的希望……”
“人類社會的建設事業需要快速奠定基礎,隨後才是漫長的適應以及不斷的打磨,很多事情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或者說是不具備成熟的外部條件,需要逐步明確一個概念,自由是自由,這沒有錯,但不是你們理解的那樣,什麼時候該幹嘛就幹嘛,隨後,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些也是有範圍的……”
“最後,長安四閣的各級下轄地區都要遵循長安四閣的指示進行工作,長安四閣必須執行監察權並且按照雲漓閣的指令安排工作!”
陳欣葦講述長安四閣於龍國基層和核心工作的綱領,並且還有指令,陳漓進行了整理,隨後交給了陳汐,陳汐按照陳欣葦的指令發布了雲漓閣相關層麵的雲漓令,立即執行。
“啟稟惜君,孫中山於昨夜潛回廣州,他見國內外形勢穩定,準備提前發動武裝起義,推翻清政府,但是,我們已經實際控製了整個中國,他在尋求你的意見。”
“同意他發動起義,開放募兵條件,提供資金糧草,但是不提供槍械以及彈藥,雲母戰鬥群待定。”
“諾!”
孫中山發動起義是正確的,也是極度危險的,陳欣葦既支持,也反對,政治方向的不同導致了不同的選擇。
1917年,5月7日。
孫中山於廣州發動了國民軍起義,隨後舉軍北上,兵鋒直指北京,一路上暢通無阻,兵臨北京城下,慈禧氣絕身亡,滿親王出城投降。
自此,大清,亡。
陳欣葦通過長安四閣瓦解了整個大清的民心軍心,包括各個方麵的根基,大清名存實亡。
孫中山也是感歎於陳欣葦的權謀手段,謂之曰,
“權謀大略,了然於心,不可與戰!”
孫中山為了避免中國的再次分裂,主動請陳欣葦主持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