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秋和劉坎即日起身,去陽至村去找王五,從沿途村民口中得知,王五在村中專橫已久,常常妄稱自己為“村聖”,而對不服氣的百姓十分殘忍,喜好美色,村中人若有剛年滿十六的女子,便被其強擄到府中淩辱,搞得村裏人人自危,許多人逃離這個村子,可王五卻派遣自己的親信將這些逃跑的人帶回來,一並處死,村民們沒有不害怕的。
顧秋聽聞,不禁歎息,夜裏,他與劉坎在陽至村外隨便找了個地方,鋪了些雜草,便當床躺下,顧秋對劉坎說:“天下官皆如此,百姓如何生存。若不能殺此賊,難平我一身怨氣。”劉坎聽罷,對顧秋說:“君可先諂媚王五,言其治村乃屈才,其當為“國聖”,如此便可取得其信任,而後可效仿齊氏扮鬼之事,夜間裝作被殺之人之靈魂,披頭散發,索命以攻其心,若王五仍然頑固,苛政於民,便可在白天,尋機帶劍殺死王五,事發突然,如此,王五必死於君手。”顧秋大喜,曰:“先生此計甚妙。”
翌日,便到陽至村,顧秋聽劉坎言,帶重金拜訪王五,言其不為“村聖”而為“國聖”,遂取得王五信任,王五與顧秋劉坎二人相談甚歡,忽談到齊氏時,劉坎閉口不言,麵無色彩,顧秋心裏一震,卻壓製住了怒氣,陪笑曰:“以君之才能,天下女子誰人不願入君府中?”王五非常高興,聊到下午,二人告辭,顧秋尋一處練劍去了,劉坎則陪著顧秋。
正練劍時,忽一人至,問曰:“大丈夫有如此劍法,不為民除害,反助紂為虐,何等羞恥!”顧秋正回頭看時,卻見此人大步往前走來,原來此人即葉舍,故友相見,何等歡愉,三人便共同回家設宴,顧秋向葉舍講述了一路的遭遇,葉舍也向顧秋講了他走後家中發生的事情,原來,當他殺死楊公子第二日,仙牢鎮便遭受洗劫,尚且不知這些人的來曆,葉舍一路漂泊來到此地,而葉舍想拉著顧父一塊走,顧父卻不肯,再三勸阻無法之後,葉舍隻好將家中全部財物交到那些人的首領當中,讓他們好生照顧顧父,首領欣然答應了,葉舍觀察幾日,發現他們對顧父也確實很照顧。葉舍便放下心來,他也被首領邀請,讓他加入他們。葉舍知道這和他的理念不合合,自己又缺乏實力不可與其抗爭,想要去外地發展勢力,這才初到此村。
顧秋擔心父親,但目前還是先解決當下的事情為好,於是便向葉舍透露了自己的計劃,葉舍聽罷,感慨道:“賢弟之膽氣武略,定能安邦興世!”而後又誇劉坎大才。
夜半,王五熟睡,顧秋在其床邊大叫一聲,驚醒王五,王五怒,欲提刀出門時,忽聽淒慘悲烈之聲:“狗賊王五!吾乃被汝所害冤魂也!今日我定要殺汝,來償我命!”王五的刀下落在了地上,眼看眼前披頭散發之人靠近,心裏不免膽寒,給他下跪請求饒命,並答應此後不再荼毒百姓。顧秋這才作罷,隻是顧秋離去許久後,王五才敢睜眼。
第二天,王五精神不振,葉舍在村中閑遊,問百姓今日王五可曾壓榨百姓,百姓說今早王五剛剛將自己的女兒擄走,顧秋聽聞,勃然大怒,帶劍進入王五的府邸,王五對他不曾設防,隻是對他說昨夜之事,顧秋笑著的臉突然陰沉:“我即是來索你的命的!”不聞王五聲,隻見王五人頭滾地,屋內人無不驚駭。而顧秋卻鎮定自若,自擬一篇文章,昭告百姓:“今亂賊王五被殺,村內可享太平,若曾有王氏餘黨殘害百姓,可一並交與我顧秋處置。”昭告一出,百姓無不歡呼,眾起而將餘黨捕獲,交給顧秋,顧秋見餘黨之多,無不感慨,問劉坎如何處置,劉坎言:“隻交給百姓處置便可,其罪孽之深淺百姓亦能把握。”顧秋同意了,處理安頓了一天的事務後,將陽至村的大權交到了葉舍手裏,眾人從顧秋口中得知葉舍乃顧秋至交後,便放了心,歡送了顧秋和劉坎二人,並慶祝葉舍的到來,而葉舍治理此村也是盡心盡力,百姓安居樂業不提。
二人辭別葉舍,快馬加鞭,不到一日,便來到了齊潁所在的陽坤縣。與陽至村光景不同,此地交通順暢、有幸福之感,顧秋便覺得這個齊潁並非等閑之輩,更想拜訪他了,而此次拜訪並未備厚禮,而是齊潁因為他們設計殺了王五而感慨他們的才能膽略,聽聞二人來此,故而主動邀請。齊潁先是誇讚他們辨識善惡且有才能,再問為何到此地,顧秋便將齊第四女私通王五此事告訴了他,齊潁大怒,將二人的衣食住行安排好後,便要去博亭村找其女。二人並未阻攔。顧秋劉坎在街上閑逛時,又感慨到:“若是每個官員都可以像齊潁這樣清正廉潔,那天下哪裏會有不太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