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使到了陽至村,守衛的士兵問他是誰。信使說:“我乃京城之信使,今特來投降楊明將軍,快放我進去!”哨兵卻咬定他為顧秋軍的奸細,是來詐降探聽自己軍隊的虛實的,遂即把信使綁了起來,親自押送到楊明處,讓楊明自己決斷發落。
見了信使,楊明也不知是否是詐降,隻得慢慢盤問,楊明先是觀察信使的神色,然後故作發怒狀,大聲質問道:“既是顧秋的奸細,取油鍋來,給我炸了!”階下佇立的兵士得令,當真搬了油鍋過來。
信使哪裏見過這等架勢,連滾帶爬地跑到了楊明跟前,連聲喊道:“將軍饒命,將軍饒命,我當真是來投將軍啊。”楊明也不正眼瞧他,冷淡的說:“如何證明?”
信使連忙從口袋裏掏出平安符,對楊明說:“我本受了新帝木賁之命,將木賁給顧秋寫的書信送達,我於半路中發現此信中有此翡翠所做平安符,故而偷之,害怕顧秋發現,怪罪於我,故而逃竄至此,本以為一路順利,誰想半路遭到了劉瑞的追殺,拚死逃到將軍這裏,將軍如若不信,我願獻上我所騎京城千裏馬,以絕我之退路。”
楊明一聽,遂親自出去看那千裏馬,果真毛色純淨,目光有神,楊明又對那信使說:“可否試騎?”信使說:“此馬已歸將軍,自然可以試騎。”楊明一騎,果真是千裏馬,環繞著陽至村,不一會兒便回到了原地,楊明此時對信使的信任程度上升了。
楊明沒有下馬,又試探地問道:“你可知京城之情況?”
信使道:“我常在殿上聽木賁講述,故大概知曉。”
“悉數道來!”楊明十分激動地說。
“是”信使應答道,遂而講起了木賁在京城的布局安排:“木賁自己親率三萬精兵固守京城,而又讓天璣將軍劉捐帶領五萬兵馬在南邊三言林駐紮。讓天璿將軍劉起協助辦理政事,決勝千裏之外。”信使說到這兒,得意的笑了笑,繼續說道:“那天璿將軍劉起即使有萬般謀略,他怎麼也想不到一個信使會來投奔敵軍。將軍若在此時攻打京城,則可一戰告捷。”
楊明看了看信使得意的表情,笑了笑,說:“此計豈能瞞得過我?!你詐降來此,獻進攻京城之計,想要我等進攻京城之時,叫顧秋偷襲陽至村,對否!”
信使虎軀一震,眼淚都快擠出來了,“將軍,我真非詐降,實乃誠心投將軍耳!將軍若是不信,則大好機會則會喪失在手裏。”
楊明雖然仍然有些顧慮,但是也不想失去這次機會,就對信使說,我先起三萬兵馬去探探虛實,待到情況真如你所說那樣,對你另有賞賜,但如若說謊,定斬不赦!你且從軍一起前往京城!”隨後,楊明秘密交代哨兵率一萬兵馬於博亭和陽至村路段中間的博亭山上埋伏,一旦看見顧秋軍隊,立馬從山另一側告知他,以便退軍禦敵。
劉瑞此時已到木賁處訴說了信使逃亡之事,並說明恐怕會有敵兵進攻京城,木賁後悔,自己不該派遣如此淺薄之人將如此重要的書信帶給大將軍的,這下麻煩了。木賁忙招來天璿將軍共商退敵之事,天璿將軍劉起聽完此事後,說:“陛下莫慌,我有計可退敵兵。”
木賁忙問何計,天璿將軍劉起說:“若是信使將天璣將軍駐守在三言林之事告訴楊明,則必從三言道小路而行,從京城東門突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陛下可變換禦敵位置,將天璣將軍暫時調到三言林防禦,我親自領兩萬兵馬前去京城東門駐守,並當楊明軍到時,於城牆之上散播流言,便大吼:“‘可笑楊明,中詐降之計也。’如此,便可借楊明之刀殺死叛賊,同時便可不戰而屈人之兵,豈非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