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為醋包餃子(1 / 3)

確定了電影獎的名字為金像獎後,楊葉繼續說道:“金馬獎的設置有很大的問題,比如我們香港電影以功夫片揚名世界,而功夫片的重中之重就是動作的設計。所以,我們辦金像獎,就需要設立一個最佳動作指導的獎項,作為我們的特色……

還有,香港電影的服裝造型往往非常簡陋,各種混搭,亂穿。但是你看好萊塢的電影,就非常考究,為了提升電影的觀感,設立一個最佳造型設計的獎項,也是很有必要的……”

楊葉一條一條,侃侃而談,張敏怡其實也不是很懂,不過她都逐條記了下來。不明白的地方,楊葉也都向她詳細解釋。

這些東西,都會在之後金像獎創立的過程中慢慢的討論。

原時空的“第一屆金像獎”,就是《電影雙周刊》的草台班子瞎吉爾評的。

當時,他們就給電影界的人士發了一通邀請函,邀請他們才參加頒獎典禮。

然後,在香港藝術中心裏的壽臣劇院包了個場子,根據自己雜誌社編輯們的喜好一頓亂發。

獎杯是摹仿奧斯卡小金人製作的金屬人,醜得批爆。

發的獎項也非常簡陋,就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五個獎項。

而且還沒有提名,直接發。

你踏馬辦個頒獎典禮,就發五個獎?隔壁金馬獎的作業都不會抄!

結果好多人都不給麵子,壓根沒去,比如第一屆的最佳男主角是許貫文,他就沒去。

去的人也沒當回事,除了周閏發和惠英虹,其他人連正裝都沒穿,後來還被到場的新聞媒體噴不莊重。

得了獎的人,也沒拿這個獎當回事,惠英虹回家就把她的影後獎杯扔床底下了。

除了這五個獎,還評選了上一年的“十大華語片”和“十大外語片”。

評十大華語片可以理解,你踏馬評個十大外語片算怎麼回事?外語片關你屁事?

特別是發完獎之後,大家還不能走,現場放映了一部美國文藝片《法國中尉的女人》,讓大家欣賞。

簡直就是神經病!

說白了,第一屆金像獎就是《電影雙周刊》一幫文青編輯的傻嗨!

而那時候香港電台雖然支持了金像獎,但壓根就沒當回事,就掛了個名。

等到第二屆,這玩意兒辦就不下去了,好在張敏怡這時候重視起來了,一頓操作,總算沒有讓金像獎夭折。

現在麼,張敏怡提前升任香港電台台長,還成功舉辦了“華語音樂金曲獎”。

所以陳柏生和舒琪一找到她,她就馬上意識到了辦電影獎項的重大意義。

鑒於楊葉在金曲獎上提出的種種真知灼見,張敏怡自然要將這件事拿出來和楊葉商量。

而楊葉沒有讓她失望,果然說出了一大堆非常專業的看法。

除了獎項的名字,種類,招商方式,如何運營,甚至頒獎時間都給出了建議。

楊葉建議金像獎在每年的3-4月舉行,和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召開時間不要超過一周,這樣可以形成聯動,吸引世界各地的片商前來。

如果發展得好的話,還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內舉辦一些其他的頒獎禮,比如電視劇獎,廣播獎等。

3-4月份對各行各業來說,基本都是淡季,而在此時,把各式各樣的獎項都湊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個頗具規模的頒獎季。

到時候,眾星雲集,勢必吸引大量的遊客赴港旅遊,促進香港的旅遊業。

如果能做到這一步,廣播處才算是為香港的文化事業做了貢獻呢。

楊葉的這一番暢想,讓張敏怡聽得十分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