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你們小時候玩過藍鯨遊戲嗎?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2015年風靡全球的自殺遊戲——藍鯨遊戲,我還記得我上初二上網衝浪,總是聽到有學生相約跳樓自殺割腕自殺跳河自殺上吊自殺,可謂是層出不窮,但是最讓小編記憶尤新的一樁自殺案是發生在小編學校裏的,炎熱夏天的中午,本該睡午覺的時候,小編睡午覺隻聽見窗外傳來砰的一聲,由於聲音過大,很多同學被吵醒了,也有的同學沒有午睡習慣的,立馬就朝我這邊窗戶飛奔過來湊熱鬧,我也好奇是什麼東西從樓上掉下來,我打開窗戶往下看,乖乖不看還好,沒想道居然是一個人,更讓我難忘的是她的手臂上有一個鯨魚形狀的疤。
出於好奇,小編搜了一下關於藍鯨,藍鯨遊戲(或稱「藍鯨挑戰」Blue Whale Challenge),是一款俄羅斯死亡遊戲,由21歲的菲利普(Philip Budeikin)發明。藍鯨遊戲也是俄羅斯一款社交網絡遊戲,一旦確認進入遊戲,就將無法退出,直至死亡。 參加遊戲之前,需要提供自己和父母的詳細信息,包括家庭住址。 組織者會邀請玩家進入遊戲小組,以藍鯨為代號,在群裏給玩家發布任務,五十天裏五十個任務。 每完成一個任務就需要通過發送照片的方式來證明完成,最終的遊戲勝利就是自殺。
盡管遊戲發明者菲利普已於2016年底在俄羅斯被捕,但遊戲至今已造成130名俄羅斯青少年自殺,而且這個遊戲還在向世界擴張,我看了一下遊戲的參與者的調查數據,大多是10-14歲之間的青少年,他們進入小組後,被要求在 50 天內每天完成一個自殘任務,包括在胳膊上用刀片刻上「F 57」字樣、淩晨 4:20 起床看一部恐怖片等等,最終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一旦選擇開始這個遊戲,就不能退出。
如今,這種邪教遊戲已經流入中國,網友稱已有人組織遊戲群。比如,在目前出現的高仿群中,就能見到組織者對玩家發布的循序漸進的任務,比如計劃自己的自殺等,隻不過那些群已不叫藍鯨,而是叫約死群,一起相約自殺。
遊戲的指令人深諳參與者尋求刺激卻又無處釋放的心理,比如,他會給女孩灌輸“你很胖”的觀念,對男孩子灌輸“你是一個失敗者”的觀念。然後告訴你,“這個世界已經容不下你了,另一個世界會接受你,另一個世界很美好。”從而刺激那些本就心理不成熟的青年。
這些青少年自身也存在心理問題。他們的背景比較不幸,如與家庭存在衝突,與老師、同學、朋友關係不和,自身恐懼冷暴力等。他們頭腦中潛在的死亡態度,在遊戲中會被轉化為死亡行動。
就比如我的一位做自媒體的朋友,本來是獵奇打擊犯罪增加流量,就打算臥底進入了此類遊戲群,添加了一個QQ群,群成員20名,群分類是“生活休閑-同城”,群介紹是“這是激情的搖籃,這是一座可攀登的斷背山”。
後來我看到中國法院的記者也有臥底進這個群的,在申請加入過程中,被拒絕了四次,於是為了心中的好奇,我換了一個年齡為17歲的女生QQ號才成功加入。
入群後,群主問記者是不是來參加遊戲的,我們當然回答的是,這個群主就要求我朋友在群裏發送一張生活照和身份證才算正式加入,顯得十分戒備,問了我們很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