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管家把手裏的水桶一晃,笑著說道。
“好的!你先洗著,我到前麵山坳裏看看,不知道能不能找一些野果子。”
杜亦成甩了甩手上的水珠,開始往小溪旁邊的山坳裏走。
讓杜亦成和宋管家沒想到的是,這個小山坳裏雖然沒有什麼野果,但是長了很多野菜。
宋管家小時候可也是窮苦過來的,他認得山坳裏的這些野菜是可以食用的。
他倆回去的時間,比出來的時間短了很多。
不知道是不是找到了野菜和水,杜亦成的心情也好了很多。
回去後,宋管家用小溪裏的水把野菜稍微洗了洗,又在他們臨時住的房子裏找出一口鐵鍋。
杜亦成撿了一些幹樹枝,用打火機一點,不但可以煮野菜燒開水,晚上還可以燒木材照明。
雖說那時候天氣不算寒冷,但是有火光才有安全感。
雖然,這一鍋水煮野菜很難吃。但是為了能活下去,三個人還是一口氣的把這些野菜糊糊給喝了下去。
杜老夫人一直睡睡醒醒,杜亦成趁他媽媽醒過來時,趕緊給她喝了一些水。
為了能找個有人的地方給老夫人看病,杜家父子倆和宋管家在這個空村裏隻待了兩天,稍微恢複了一些體力就開始上路。
……
這一路上,杜亦成和宋管家輪流背著杜老夫人走。
天黑了,他們就找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睡,肚子餓了就吃野菜和路邊的雜草。
杜老爺子就這麼一路背著那個煮野菜的鐵鍋和裝水的木桶,走起路來有些喘。
杜亦成和宋管家在沒有背杜老夫人時就幫著拎那桶水。
他們就這麼沒有任何方向的走了大概一個星期。
總算是走到了一個有人煙的地方,一打聽,這個小鎮叫昆溪,是以小溪多而得名的。
他們這一路顛簸,吃喝的又不好,杜老夫人的病情又加重了許多。
就算杜亦成用自己的手表當診費,在當地找到了一個診所小醫生給老夫人看病也已經晚了。
天災後,各地的醫療條件都很差,雖說給喂了一些治療頭疼腦熱的藥,最終杜老夫人還是沒有救過來。
杜老爺子把自己的純金懷表給了鎮上的一戶居民,在那戶居民的幫助下,他們在昆溪找了一處地方安葬了杜老夫人。
杜家兩父子和宋管家三人也在這裏居住下來。
他們跟著鎮上的居民一起種地,一起在小溪裏摸魚。
昆溪鎮上到處都是小溪,這些小溪裏到處都是那種拇指粗的小魚。
天災後這些小魚就是他們唯一的葷腥,抓回來用鹽炒一炒也是一道美食。
現在時間一晃一年多過去了,沒有了天災,昆溪鎮的生活也慢慢變得好起來。
杜懷仁以自己多年的經商經驗,在這時候讓杜亦成和宋管家在當地弄了一個池塘來養魚。
魚苗是用他們省下來的糧食跟沿海地區的漁民換的。
果然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他們的池塘成了昆溪鎮災後第一個海鮮供應點。
現在全國各地的天災都已經過去,相鄰的城鎮可以相互往來,交換一些各自沒有的物資,日子都在一天天的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