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節 三顧茅廬(1 / 2)

隆冬的清早,小草、樹枝和屋簷上都披了一層薄薄的晨霜,清風吹過,刺骨的冷,諸葛亮和黃月英穿上厚厚的衣服,帶上行李行走在回娘家的路上。考慮到劉備已經一顧茅廬,按照曆史,諸葛亮知道自己很快就要出山,遠離家鄉,南征北戰。他和黃月英商量著這次回娘家一定要對兩位老人家好一點,多敬一點孝道。

回到黃家壩,黃月英向父母黃承彥夫婦訴說著別來之情。為了多敬孝道,黃月英說,“父親、母親大人,今天午飯,由我和孔明準備,你二老嚐一下我們的手藝。”

“今天怎麼這麼好?”黃承彥好奇的問。

黃月英把劉備一顧茅廬,諸葛亮將要出山的事情告訴了父母。

黃承彥捋了捋潔白的胡須,目光迥然有神,“劉備口碑很好,素有漢室宗親,仁義之主的說話!後麵有機會我要先會會他,幫孔明把把關!”

“謝謝父親”,黃月英拉著黃承彥的衣袖,頗似撒嬌的說,“今天就讓我好好孝順一下你們二老吧!明天我還要和孔明去一趟南荊山辦點事!”說完,就和諸葛亮鑽進廚房,準備午飯去了。

黃承彥老兩口看著,女兒和孔明如此孝順和恩愛,心中很是高興。

這一天黃承彥二老和諸葛亮夫婦一家團圓,過的很是開心,其樂融融……

夕陽西下,大地披上了金色的太陽餘光。諸葛亮和黃月英辭別二老,按照原計劃奔馳在去荊山的路上。

正行走間,突然前麵樹下傳出一個人影,聲隨影至,“亮哥哥!等等我,我要和你們一起去!”

“靈珊!”諸葛亮和黃月英一口同聲說道,他們勒馬停下。

諸葛亮問明事由後,知道唐靈珊為了和自己一起上南荊山,中午就在這去南荊山的必經路口等待,一直到現在天黑,被她的真誠所感動。於是三人結伴向南荊山趕去。

一路上曉行露宿,這一天,又是夕陽西下,太陽落山的地方有一片美麗的晚霞,他們來到南荊山上。山上涼風陣陣,樹木凋零。南玄門敗落這幾年來,多處房屋已經坍塌,斷壁殘垣,或者屋頂漏天,數星星。偶爾有幾間好的,房屋四周也是雜草叢生,四處髒亂不堪。幸好,黃月英曾經住過的房間有兩間保留完好,他們才得以安頓下來。

南荊山是唐靈珊和黃月英師姐妹一起生活、學藝、成長的地方。就算變化再大,唐靈珊故地重遊仍然感到萬分親切。她帶師姐到這裏看、那裏看,邊看還邊說明,真情盡露。諸葛亮看著這些,心中充滿了期待,說不定這些熟悉的環境真可以幫助黃月英恢複記憶。

南荊山的一草、一物,對黃月英來說,感覺總是那麼情切,可是仍然無法形成連續的記憶。

山上的夜晚,沒有了以前的熱鬧,顯得異常安靜。雖然已經過了三更天,諸葛亮還是無法入睡,他又怎麼能睡的著呢?想起自己幾千年後的父母,他們現在還好嗎?心中有不盡的思念。想起穿越到三國來這一段時間發生的種種往事,現在已經二十六歲了,已經娶了月英為妻,妻子善良美麗,看看熟睡的月英,有相知相愛的美女相伴,此生足矣!然而,唯一的缺憾就是月英失去了前麵的記憶。月滿而蝕,想到月英能夠最終和自己走到一起,已經很足夠了,即便是恢複不了記憶,也不用過於勉強了,想到這裏諸葛亮突然感覺到自己輕鬆了很多。

天亮,吃完幹糧後,大家繼續遊玩。他們不知不覺中來到了廟宇前麵的廣場上,諸葛亮看著廣場前麵的一堆堆散落的石頭,想起了當年的南北玄門之爭。

“亮哥哥!在想什麼?”唐靈珊打斷了諸葛亮的思緒。

“在想當初的南北玄門之爭。”

“當年亮哥哥和師姐,大破郭嘉的天羅大陣,真是威風十足!”唐靈珊顯得很興奮。

“哦!這陣法聽名字很熟悉!”黃月英麵露好奇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