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旋與諸葛亮約好相見時日,臨行前付給諸葛亮一書,是前些時日金旋思現代思想教育,有悟而書,其中夾雜些宗教信仰等觀念,還有現代傳銷等使用的思想控製方法。諸葛亮翻閱幾頁,欲看欲驚,如獲重寶,心中更是敬服金旋。
金旋回到武陵後不久,馬良、龐義陪同上使返回武陵,金旋率眾文武接進府中,擺香案接旨。上使宣旨完畢,金旋送上財寶無數,上使歡顏收下。在武陵逗留幾天後,金旋、黃忠等帶精兵二萬,護送其前往長沙,準備在上使宣讀聖旨後,接管長沙軍政大權。
孫堅勢力龐大,名義雖為一郡太守,實際控製四郡之地,在京中廣布密探,與朝中重臣關係密切,早已得到訊息。這日聞金旋、黃忠等人護送上使已經起身,連忙召集諸子、諸文武商議。
眾人聚齊,孫堅道:“金旋野心勃勃,今已得三郡之地,又欲兵不血刃,來奪長沙,諸位有何妙策?”次子孫權,智勇雙全,聞言起身道:“武陵兵精將廣,實為勁敵,平南侯有聖旨撐腰,若是不予,必會其提供借口,今上使陪同平南侯來取長沙,父親借上使之名去取廬江。父親在意聖旨,不敢不從,想劉表也不敢公然抗旨。上使來時,父親如說無立身之敵,請上使陪同前往廬陵,候廬江交接完畢後再交接長沙防務。如此可一舉兩得,一是延緩交接長沙時間,二是可以借此取得廬江。”孫堅聞言大喜,對諸人道:“此吾家智多星也。”
長吏朱治在側,道:“廬江為荊州王劉表地盤,倘若處置不好,必然會與其結仇。劉表手下雖無良將,但是兵力倍於我軍,倘若相戰,我軍恐難取勝,主公三思而後行。”
孫策聞言,揚首道:“此事倒不須憂愁,荊州諸將,隻有文聘、蔡瑁、黃祖三人而已,即使交戰,彼也定非我之敵手。”
孫堅思忖半天,道:“金旋精兵隨行,若是應對不妙,恐怕戰事一觸即發,此事我軍無理。隻好行仲謀(孫權)緩兵之計,讓其先駐紮城處,若是我等順利接管廬江,則交接長沙給金旋,倘若不能接管,我等以此為借口,可以不交長沙。”
這時,小校來報,道:“上使、平南侯離城西隻有三十裏。”孫堅一聽,眉頭一皺,道:“武陵兵行軍速度何以如此快捷?你等各自回去整裝,隨我一共出城迎接上使。”
金旋等人來到長沙城外,遠看城門外簇擁著無數兵馬,當先一人,金盔金甲,年紀四十出頭,白淨麵孔,麵容威嚴,想必是長沙太守孫堅。
孫堅身後,左側是長子孫策,右側是次子孫權,身後排列著四名大將,從左到右分別是黃蓋、程普、祖茂、朱治。身後精兵,兵甲整齊,軍紀嚴明,確實算是一隻勁旅。
孫堅等人也正觀察武陵兵馬。當先行來一人。身著文官衣飾。想是漢帝派來地欽差。欽差左側。是一位年輕將軍。舉止文雅。麵白唇紅。是一位俊俏青年。欽差右側。是一位紅麵大漢。正是新任長沙守備黃忠。三人身後。行進整齊地武陵兵馬。一看便知是操練嫻熟地精兵。
孫堅候欽差行近。策馬上前。跳下馬來。欲要在城外接旨。金旋看孫堅舉止。猜想其不想放武陵兵進城。與黃忠耳語幾句。黃忠呼喝幾聲。大軍在官路右側紮下營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