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則金旋為武陵太守時,與董卓當權差了二十餘年,但是缺少呂布的三國多少讓人有些遺憾,因此本書與三國演義描述事件、時間出入很大,請大家莫要見責。
在金旋操練士兵、整頓四郡的同時,京城裏亂成一片。袁術、袁紹、曹操等因為看不慣董卓的暴行,紛紛請任地方官。諸人到任之後,招募兵馬,操練陣法,準備討伐董卓。
曹操到任一年後,率先發布檄文,聲討董卓暴行,號召各地諸候勤王,一同討伐董卓。各郡得到響應,壽春太守袁術,鄴城太守韓馥,北平太守公孫瓚,廬江太守孫堅,南皮太守袁紹,西川王劉焉,荊州王劉表,平南侯金旋。共九路軍馬,各領文官武將,約期聚齊,討伐董卓。
金旋因為此行凶險,因此召集諸葛亮、龐統等人細商大計,決定讓諸葛亮留守四郡,龐統、趙雲、黃忠、魏延、許褚、烏靜兒、祝融夫人等,率五萬精兵隨行,馬謖率五千人護送精草。其餘人馬隨諸葛亮留守四郡。
這日行到宛城,與約定地點臨近,金旋召集諸將曰:“今是八鎮兵馬討伐董卓,都為烏合之眾。董卓手下西涼兵悍勇,剿滅黃巾之兵亦被其兼並,人馬總數約有四十餘萬。八鎮兵力雖然不少,但必不會是其敵手。呂布武藝天下第一,諸將莫要自負,與其交戰,勿要與其單打獨鬥,幾人圍攻,或有勝機,諸將切記。”
又行十餘日,金旋率兵趕到,曹操親來迎接。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裏。曹操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袁術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曹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袁紹再三推辭,推荊州王劉表,劉表亦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袁紹方才應允。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袁紹登壇。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讀畢,歃血。眾因袁紹辭氣慷慨,都涕泗橫流。歃血已罷,下壇。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曰惟命是聽。袁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餘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廬江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袁紹曰:“文台勇烈,可當此任。”孫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
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稟報董卓。董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董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
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董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四將為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孫堅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鬥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孫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