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夫妻相認(1 / 2)

見唐子衿疑惑不解,了禪大師忙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所謂道場,乃是修行安居之地。可此梵淨山雖有道家靈寶天尊和佛家彌勒菩薩的供像,但卻並非他們二位固有的居所,所以不能稱之為神佛道場。”

“那此地有何用途?”

“此梵淨山乃是天地通道,它貫穿於人神佛三界。名曰‘通天山’,”了禪大師繼續說道:“通天山共有八座,分布於先天八方。乾南有蜀山,坤北有太白山,離東有玉山,坎西有祁連山,兌東南有武夷山,震東北有天華山,巽西南有梵淨山,艮西北有昆侖山。此八座山皆可通天徹地,時有神佛在此逗留。”

“原來如此啊!”

唐子衿感歎完,思量了片刻,又問道:“既然是貫通天地的通道,那為何這梵淨山頂會有兩座宮殿?那宮殿內怎麼又會塑有靈寶天尊和彌勒菩薩的供像呢?”

“先生有所不知,”無我真人回答:“這靈寶天尊作為我道家三清之一,是負責保護天地人三界的安寧與和諧。同時,他也掌管凡人的吉凶、禍福、平安、健康、長壽和幸福。因為時常與人界接觸,他也會傳授些道法和智慧給那些有慧根的凡人,引導他們修仙入道,使其長生不老、超脫輪回。因此,那些被他點化得以成仙的仙人們從梵淨山入神界,為了感謝他的恩情,便自發在此為他修宮塑像,以供後往來的神仙們參拜。”

“難怪這宮殿內除了一尊神像並無他物!”汴大連感歎。

“是呀!請問大師,”唐子衿繼續問:“對麵那座宮殿裏的彌勒菩薩像是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供奉在此?”

“非也非也!”了禪大師回答道:“彌勒菩薩乃是我佛教九大佛菩薩之一,主管的是我佛教的傳承和弘揚。因此,他被譽為未來之佛。彌勒菩薩還是寬容、和善、智慧的化身,有著寬宏的肚量,慈悲的胸懷,他時常雲遊三界五行,教化眾生樂觀豁達,淡泊名利,與世無爭。因此,他又被我佛教視為菩薩道德的典範。相傳當年釋加牟尼佛涅槃之際,大地震動、天鼓自鳴,四海之水波浪翻倒,須彌山自然傾搖,狂風奮發,林木摧折,蕭索枯悴,駭異於常。與須彌山神靈相通的梵淨山山峰之巔的金頂直入虛空,淚如雨下,地動山搖,突然一聲巨響之後,龐大的金頂刹那間一分為二,峽溝之中爆出一束金光衝入雲霄,光燦天地。因此,我佛家視此山為佛緣山。後來,彌勒菩薩雲遊到此,臥於金頂之上,並誦《彌勒上生三昧耶經》九九八十一遍,由此打開了西南地區通往佛國的通道。而他龐大的佛體在金頂上留下了佛光幻影。後來,我佛如來又派遣十八羅漢到此金頂之上為彌勒菩薩修殿塑像,以供我佛教信徒膜拜。唐朝時,玄奘法師西天取經歸來,曾專程到梵淨山瞻仰彌勒菩薩留下的佛光幻影。可還未到達金頂,白龍馬偶失前蹄,撒下一疊佛經。這些經書立刻落地生根,變成下麵那數十塊萬卷經書石。”

順著了禪大師手指的方向一看,唐子衿與汴大連果然看到金頂半腰處有一塊塊數丈高的大岩石,那些岩石的形狀如同萬卷經書疊加在一起,好不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