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港上,魚和蝦都是緊俏貨,在後世廣受喜愛的螃蟹和貝類反倒因為肉少,沒什麼人要。

“這些他們今天下午換不出去,死了的就不能要了,沒死的也隻低價換給黑市的海貨販子,所以你盡管還價。”崔靜小聲說道。

說著她還拉著唐筱筱走到一個攤子前。

“這些刀魚怎麼換?”那些大概有兩三斤的樣子。

“兩尺布票。”那擺攤子的婦女說道。

“半尺。”崔靜說道。

唐筱筱錯愕的看著她,靜姐,你怕不是在搶啊。

“一尺。”婦女舉起一個手指。

崔靜拉著唐筱筱就要走,

“好好好,半尺就半尺。”婦女見她要走立刻同意了。

崔靜給了一張布票過去,婦女微笑著給她裝好放在背簍裏。

“這麼便宜?”

“這不便宜了,我跟你說,我要不是家裏有地方換票,這半尺布票才2毛5,一般人是不會用布票換的。”崔靜耐心的說道。

“你們老家沒有海吧。”

唐筱筱搖了搖頭,京市和湘省都沒有海。

“海貨不值錢。”

“......”

“你打算用什麼東西換?”崔靜問。

“我帶了兩個半斤的紅糖,錢和票都拿了。”

“打算換什麼?”

“蝦、螃蟹,我也不知道,都行吧。”唐筱筱有些懵。

看到崔靜還價的情形,她都不知道該怎麼換了。

“走,跟我來。”

崔靜拉著她到了一個海貨多的攤子,用這一斤紅糖給她換了差不多一背簍海鮮,大部分是大蝦,還有幾斤梭子蟹,和幾斤刀魚和黃魚。

從海港回到停自行車的地方,唐筱筱都沒有回過神,這物價讓她這個上輩子在這個年代生活過的人,都有些懵。

崔靜朝她笑了起來,“隻要是開海,我們家屬院每月十五,可以去趕海,讓你愛人帶你去一次就知道了。”

這個年代海洋沒有被汙染,海洋物產豐富。

漁民們趕海很有技巧,上交給公家的都不止唐筱筱這一背簍的。

但是以工分算的話,每天滿工分才幾毛錢,而一斤紅糖,不說糖票,光錢都要1塊。

“如果去菜場買的話,那肯定就貴了,而且魚都是限量的。”

唐筱筱點點頭,這個她知道,魚類確實規定了每個戶口隻能買多少。

兩人騎著車回去,她才知道崔靜家裏有個五歲的姑娘。

已經上家屬院的育紅班了,和劉軍的孩子是同學,也難怪她對他們家的情況這麼清楚。

一路上,崔靜還告訴她怎麼製作蝦幹,這樣她的那些大蝦也不怕放壞了。

海魚處理好以後,用鹽抹一下,像冬天放幾天是沒問題的。

回到家屬院,兩人又遇到了金玉梅。

“我說,現在的小媳婦啊,天天的騎著自行車出去瞎逛悠,一點也不知道男人賺錢辛苦。”

這話一聽兩人都知道說的是她們,當然唐筱筱更明白這是針對自己。

為啥上午的時候,金玉梅沒有酸,到了下午見著唐筱筱就開始了呢?那是上午沒有完全了解唐筱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