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之後,楊玲等人順利回到淩華村,此時淩華村已經更名為百家村,住戶也由原本的28戶發展到了78戶,
“吳村長,我家的房子與田地還能收回來嗎”?楊柱子帶著楊石子、楊彪去拜訪現任村長吳學明,
吳學明看著桌上放著的一塊細棉布,兩包糕點,一刀五花肉,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錯,是個懂事的,
“柱子兄弟,之前的財產在你們被流放的時候就被縣令沒收了……我收到的消息是讓你們重新落戶,開荒種糧,”
看在帶來的禮物不錯的份上,吳學明多說了幾句,
淩華村的村民被流放之後,土地與房屋就成了無主之物,新皇登基,縣令便將淩華村用來安置不願返鄉的災民,
百家村78戶都是災民,包括吳學明,他之所以能成為村長,隻因為他有秀才的功名在身,
“可是,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我們村的人都會回來,縣令為何在我們回來之前把房屋田地分給了別人〞,
楊石子十分委屈,村裏有不少荒地,讓78戶災民開荒、建房不行嗎,非要占他們老楊家28戶的房屋與土地,
“你們是最早回來的一批,又是第一個找上門的,村尾山腳下那片空地,
先去先挑,選自己滿意的位置,開荒種糧,縣令大人說了,五年不收賦稅”,
縣令大人原話是說,流放三千裏能活著回來的少之又少,安置災民要緊,太不了楊家村的人回來,少收他們兩年賦稅
吳學明現學現賣,三年免收賦稅的荒地,直接說成五年,希望楊柱子等人見好就收,
“吳村長,現在就可以去選宅基地,我大哥那房就剩我侄兒一人,宅基地我作主給他選”,
楊光平一家在縣城有事,過兩天回村,楊柱子認為早一天選好宅基地,早一天建房,
開荒,最好是趁著還沒人回村之前把荒地圈起來,
想明白的楊柱子立刻讓楊彪回祠堂去叫楊玲,吳學明將楊柱子等人安排在廂房暫住,
“我,我也現在挑”,楊石子萬般無奈之下也同意去選宅基地,
“村長,我選擇與最後一戶人家做鄰居”,楊石子提前說出他中意的位置,
村裏多了50戶人家,建了不少新房,楊石子認為,與最後一家中鄰居是他能選到離村子最近的地,
“石子兄弟,你說的就是這片,縣令給每一戶批兩畝宅基地,如果要往大了修,1畝宅基地收二兩銀子”,
“兩畝就夠了,村長,荒地是怎麼收費的”,村尾開荒的人不少,楊石子心急的問道,
“與宅基地一樣,二兩銀子一畝,開好之後有官差來統一丈量”,吳學明家也在開荒,
村裏最多的是荒地,縣令讓百家村的村民開荒,每個人有1畝免費的荒地,多出來的二兩銀子一畝,
楊柱子等人是流放犯,免費領荒地的福利沒他們的份,
村裏的田地,1畝良田八兩銀子,1畝旱地六兩,優先賣給落戶在此地的村民,
有銀子直接交銀子,沒銀子打欠條,三年內還清,
人多粥少,買到手的良田與旱地,多的有5畝,少的隻有1畝,
所以,百家村家家戶戶都在忙著開荒。
得知荒地的價格,楊石子急著回去叫家裏人出來開荒,他略有些尷尬的說道:“二哥,你慢慢選,我先回去了”,
“嗯,你去吧,我再看看”,楊柱子沒想那麼多,順口答道,
一行人一直走到了山腳下,楊玲才指著一處斜坡說道,
“爹,那上麵不錯,坐在家門口能看到整個村子”,
從山腳走到斜坡大約需要一炷香功夫,斜坡上是大片的草坪,原主以前經常在那一邊割豬草、挖野菜,
楊柱子對那一片也有印象,房子建在那裏也不是不行,
經年長滿青草與野菜的土地絕對比村尾這片貧瘠的荒地肥沃,他打算在上麵開荒,
“吳村長,我家的宅基地就選在那裏〞,楊柱子說完回頭看向楊彪,
“我也選在那裏”,楊彪建房的事還得靠楊柱子,剛才楊柱子說要幫他選,他主動說與楊柱子做鄰居沒錯吧,
楊玲微微皺眉沒有說話,多一家人住在斜坡上,開出的荒地就要多分一份出去,
她原以為楊彪也會與楊石子一樣,將住房建在離村裏人家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