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貿大會上,蘇葉萊無成本拿下了一筆大訂單。
將產品入駐到連鎖零食店鋪,這可不僅僅是多了一筆收入,還能夠擴大知名度。
意義深遠。
2000萬每個月的采購金額,持續5年,那是一個很有力的保障。
相當於長期穩定飯票了。
穩定每年2.4億元的供貨,持續五年的的品牌輸出,能讓公司有更大的試錯空間。
隻不過,前提是公司得存活下來。
如果公司瀕臨破產重組,那麼孫在宙必然不會手軟,定會借機收購掉她的公司。
如今對莫小魚公司虎視眈眈的人可真不少。
別的人蘇葉萊並不擔憂。
那些商業競爭,講究的是利益,既然謀求利益,就會有法可究。
但是鄧霽月來攪局了,那麼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一個對她敵視的人,願意付出代價而針對你的人,其實是很恐怖的。
因為,這樣的人辦事沒有章法,你永遠不會知道她在搗鼓些什麼。
如果忽略掉她的危險,麻痹大意,沒準哪天真被她挖塌了牆角。
這哪行?
蘇葉萊從來就不是坐以待斃的人。
既然對方隻是為了對付她,那麼就給她指一些對付她的明路。
化被動為主動。
好歹,讓鄧霽月在她能看得到的地方使力氣。
蘇葉萊決定搞點兒大動作,來引起鄧霽月的注意。
她召集了產品部門和設計部門,外加莫驍展和肖靖遠也一同參加。
加在一起總共15人。
會議是秘密進行的。
“莫小魚公司的產品豐富度很高,隻不過沒重視品牌包裝。”蘇葉萊對大家提議。
作為一家發展了20年的品牌,莫小魚的知名度低的可憐。
很多人吃過他們的產品,但是很少關心是啥品牌的。
因此,可替代性很高,但凡市麵上出現了類似的產品,就可以隨便替代。
這也就是為何,那些中間商能夠隨便拿捏莫小魚公司的原因。
當年莫總專注於產品研發和創新。
這原本是好事,可是市麵上有太多模仿者。
一旦新品麵世,一堆人等著模仿就行。
到最後,再好的產品都打不出莫小魚公司的知名度。
“產品包裝,是提升品牌印象最直接的一環!”蘇葉萊在產品包裝上停頓了一下,這是公司最為薄弱的部分。
產品包裝千篇一律,就跟路邊攤的小零食毫無兩樣。
這樣誰會記得品牌?
設計部隻有兩個人,其中一人輕輕歎息道:“蘇總,可是產品包裝一換,就更沒人知道產品是我們家的啦。”
產品經理也回答:“是呀,我們有嚐試過更新食品包裝,與時俱進。可是老消費者們已經熟悉我們的老包裝了,換了包裝以後他們就不認識了,反而買了其他品牌去了。”
這就是兩難。
問題的根本還是在於品牌知名度不高,換個包裝後,消費者就找不到你了,意味著重新開發市場。
開發市場需要投入。
中間商也會反對更換包裝。
“所以,不是很推薦。”產品經理無奈道。
蘇葉萊思索了一會兒,當機立斷:“那就拆分為兩個方向。李經理,你回去後統計一下公司所有的產品,對銷量高的十款產品做好市場調研,從消費者和競品兩個緯度出發。”
“好的。”李經理拿筆記錄了下來。
“我們公司有不少近兩年新出的產品,那些做產品包裝更迭。”
有些十幾年的產品,對於消費者來說有特殊意義,是他們從小吃到大的,有懷舊的情愫在裏邊的。
他們更願意接受老包裝,那樣會有親切感。
哪怕包裝很不起眼,很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也會因為熟悉而接納包容。
但是新產品沒有那些基礎。
既然沒有優勢,那就換掉。
設計部的人有點兒為難,遲疑之下點點頭。
蘇葉萊看得出來他們兩人的艱難。
莫總從來不重視設計這一塊。
從設計部隻有兩個人就可以看得出來,設計這一塊從來就是薄弱的。
當初設計零食櫃台和保溫箱,都沒有用這兩人。
主要還是,實力不夠。
當初她用的是秦硯北的人。
如今,一下子要她們更新產品包裝,那是為難他們了。
公司想要發展,就需要人才。
產品這一塊的人才不缺。
設計、運營相關可就太缺了。
運營這一塊不擔憂,蘇葉萊背後有人脈資源。
設計那可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蘇葉萊也不懂設計啊!
她第一反應想和秦硯北合作。
但是考慮再三之後,還是作罷了。
她可以想辦法和其他人合作的。
最終,蘇葉萊聯係上了萬鶴暻。
萬鶴暻二話沒說,同意了合作,兩人很快簽訂下來合同。
第二天,蘇葉萊就將設計部兩人打包送去了萬鶴暻的公司。
表麵說是跟進項目,實則去進修的。
看看那些精英設計師是怎麼思考,怎麼設計的。
設計需要閱曆,看過那些好的案例,參與跟進過,總歸會有長進。
“設計部預計擴招到6-10人,到時候會增加績效政策,直接掛鉤工資收入。所以,願不願意用心學習,你們自己決定。”